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博时基金黄瑞庆:以多策略模型 迎战市场风格切换

2018年03月07日 09: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通常来说,股票投资的量化产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指数增强和主动量化。指数增强类型的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明显:风险与指数相似,追求平稳的超额收益。对此,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黄瑞庆认为,国内目前的指数增强产品的业绩非常突出并且稳定,许多主权基金、大型养老金和金融机构正在提升对于指数增强策略的关注和配置。

  另一方面,黄瑞庆也指出,在主动量化产品领域则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和分歧,分歧产生于两方面:一是基金管理人未能准确清晰地把主动量化产品进行定位、或者未能向客户清晰地传递产品的定位;二是基金持有人简单地把所有主动量化产品混在一起进行业绩比较,未能从风险差异化的角度进行区分。

  主动量化与指数、主动权益的异同到底在哪?

  黄瑞庆表示,根据观察,国内主动量化产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例是风格基本稳定的,或者说使用了类似指数增强的策略,或者说大体保持了风险收益特征与业绩基准的一致。例如,有的主动量化产品呈现出大盘价值特征,有的则偏向于小盘成长特征等。前几年小盘因子表现好的时候,不少主动量化产品创造出了突出的业绩,令人对于主动量化产品刮目相看。近年大盘价值加动量因子表现好的时候,就有人觉得量化产品不行了等等。实际上,尽管2017年少数龙头股加动量的表现的确很好,一般而言量化产品不容易很集中持仓少数股票,但是市场上也有部分大盘价值特征风格的主动量化产品表现不错。

  由于理解上存在分歧,主动量化产品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停顿。有必要厘清问题、解决问题、重新上路。博时基金的指数与量化产品线比较齐全:从绝对收益到相对收益,从被动到指数增强再到大数据和主动量化,从股票到债券再到商品和其他衍生品,从境内到境外等等。最近这四五年,博时在内部也反复经历了各种量化产品的定位划分及调整、研究储备、投资实践和反馈等等。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自身的成功与失败,结合同行的现实状况,黄瑞庆及其团队渐渐形成对于主动量化产品的定位:

  1、主动,意味着与被动指数(包括常见的宽基指数、行业与主题指数等)产品相对应。但是对于一些策略指数、大数据量化指数等,还是属于主动量化产品。

  2、主动量化与指数增强相区分。指数增强的跟踪误差控制较为严格,如果主动量化产品有清晰的某种风格定位并且保持稳定,甚至就是用类似指数增强策略(或者smart beta)来管理的主动量化产品,应非常清晰全面的向客户传递。当然在投资上,这类型主动量化的产品与指数增强产品相比可以有更大的跟踪误差和更少的投资限制。目前国内主动量化产品以这种类型的产品为主,主要的理解歧义来自于忽略了主动背后的基准指数和风格。

  3、主动量化与主动权益相联系,有很多主动权益产品的“主动性”是来自于全市场投资的最大“灵活性”。在这里,如果做一下这样地区分,把指数产品、指数增强产品、以及用类指数增强策略来管理的主动量化产品等均归结为与该指数紧密相关的“固定靶射击”产品,那么可以全市场投资、在风格上也不固定的产品就好比是“移动靶射击”产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多个靶射击”产品。这类型主动量化产品由于风格灵活多变,基准指数一般应该设置为覆盖全市场的最宽基指数,以避免在合同基准上对投资者形成误导。换句话说,基金管理人管理这种类型产品,对于客户在主动把握市场风格变化的期许上也应该有积极的准备和回应。

  潜心研究多策略模型 提高移动靶射击胜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周期性,事实上没有能够穿越周期的投资品种,股票市场的风格亦是如此。”A股市场的风格分化特征非常显著,为了解决把握市场中短期风格变化的问题,提升业绩的稳定性,博时量化团队在多年积累的A股和港股多因子模型研究以及指数增强策略的投资基础之上,“用了几年时间发展和建立了一套多策略体系。该体系包括了200多个不同类型的选股策略以及多个策略配置模型。”黄瑞庆说。

  经过近五年的研究开发和积累,以及近两年的投资实践与摸索,博时基金近日推出了一支正在发行的博时量化多策略股票基金(A:005635、C:005636)。这只股票型基金就是一支“移动靶射击”产品,力图对于基本面和市场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跟踪,坚持投资的本质,把握市场阶段性的主要矛盾,利用好市场风格变化的规律,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诚如大家所看到的一般比赛结果,固定靶射击的成绩可以打到很高分,而移动靶射击则很难有那么高分。投资者如果对于市场风格和基准指数有明确的需求和判断,可以投资指数、指数增强、以及相应风格的主动量化型产品。如果选择的风格与市场契合,容易获得极致的投资业绩;当然,反之亦然。如果投资者对于不同风格和风险的选择没有把握,或者希望由基金经理去灵活地选择和配置,这样的量化多策略产品会最大程度地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健的回报。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