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何建华:中国股市要不忘初心 维护好散户投资情绪

2017年02月20日 14: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股市与西方尤其是美国股市相比较,一个明显区别是,A股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散户市”。据中登公司一份数据显示,丁酉鸡年辞旧迎新期间,A股持仓投资者数量近20个月首次跌破5000万,表明在“财富效应”下跑步进场的散户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呈现出退场趋势。

  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为中国股市做出巨大贡献的散户“伤不起”,缺乏公众信任、失去群众基础、投资热情不旺,怎么能使股市“病牛”休养生息成为可持续向好的健康牛呢?我们还是要不忘发展资本市场的初心,切实维护好散户投资情绪。

  回顾中国股市30年的历程,据我在报告文学《上海:股票冲击波》中记载,当时,在生息着1264.6万人口的上海,组成“股东”这个群体的只有3.5万人,仅占0.27%比例。然而,这个特殊“小众”是社会主义中国第一批私有投资者,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足以令局外人睁大发亮双眼,用疑惑、猜测、羡慕与嫉妒等各种复杂情感窥视他们。

  事实上,当时的“股东”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弄潮儿,他们的投资情绪感性真实、朴素自然。我曾采访记录下当时飞乐股份青年工人高蕴照成为公司“最大股东”家族算账会的场景——燥热气流涌进小小房间,流泻灯光仿佛日挂中天灼人阳光,呼呼飞旋的吊扇驱赶不了闷热。房间里挤满男人,他们是同一血缘家族中执掌财政大权的决策人,全然不顾豆大汗珠爬满全身,一个劲地争论着:“我看买股票比存银行划算,100块钱存银行一年,可得利息七块二;购买金融债券,一年可得利息九块;买股票,每年一般可分股息、红利十三到十五块,比存银行多一倍。”“买股票不如存银行方便,万一要用钱拿不出来怎么办?”“公司经营不善,万一亏损、倒闭怎么办?”

  沉默。若有所思。激烈争论。争来辩去,又回到原先主题上,思维流程最后汇聚到一点:合算!“我买10股!”“我买20股!”“我钱不多,买5股吧!”一支铅笔,一张白纸,“沙沙沙”作最简单加法乘法运算:160股,计1.6万人民币。

  “听说你是公司里最大的股东?”

  “哪里,”听了我的问话,小高苦笑了一下,“其实我只买了2股,其余都是为亲属代买的。”他那质朴脸庞上又现出劳动者的坦诚笑意。

  像小高一样,当时上海3.5万名持股人中约70%的股东只持有1-2股,这支持股人大军复杂而微妙的心态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一个深沉的谜。

  ▲198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开办代理股票买卖业务。开业第一天代理卖出飞乐音响公司和延中实业公司发行的股票一千多股。图为静安分公司股票柜台正在办理代理股票买卖业务

  我曾接触访谈百余位股东,考察并记录下他们面对“为什么买股票”这一问号的各不相同动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应支持国家搞改革开放,支援经济建设,买股票是具体途径之一,相信国家提倡发股票不会坑害老百姓,风险再大也不会大到损害投资者利益;二是企业搞股份制提倡职工参股,买股票可以重新思考自己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买不买是质的区别,买多买少是量的变化;三是买一股两股也是股东,以前在厂里信奉“我干活,你付钱”,只是在领工资时才感觉自己是厂里人,现在不一样,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在觉醒;四是股票这玩意儿西方人玩得很转,解放前旧上海也有股票市场,现在股票重回上海滩,也要参与体验一把,可以学习如何投资理财;五是物价涨得快,买股票股息加红利比存银行高,多少可以冲抵物价上涨压力;六是只要大气候允许就要干点事,挣钱买股票是唤起生活热情的最大动力,也许可以发点财实现“老板梦”,等等。

  时间是一把锉刀。历经30年股海人欲,这些为中国股市打地基、铺石子的第一批散户,也许已经看不懂也难以理解当下的股市乱象——

  股票本意是将民间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搞生产,然后给投资者分红且红利高于银行存款,现在视乎变成了筹码,股市由大众投资市场异化为释放人性私欲的赌场,弥漫着“贪婪与恐惧”的博弈气息,成为散户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欲哭无泪、身心俱疲的“伤心地”。

  股市生态系统里滋生形成了新的种群,这类种群用资本绑架权力、“围猎”官员,形成新的权贵资本养肥自己。这些“金融大鳄”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张开血盆大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大鱼,将作为弱势群体的散户置于被宰割的“韭菜地”。

  一些上市公司价值观异化,将股市看作“圈钱市”,采用混改、定增、再融资、新股发行等途径募集资金,不是将资金转变成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而是“脱实向虚”,用股民的钱大玩“钱生钱”游戏,在股市“虚火”上浇油、在股市伤口上撒盐,同时借机减持套现,使股市成为大股东或高管的“提款机”。

  凡此种种,中国股市“财富效应”不能得以体现,尤其是“绞肉机”现象造成约七成以上散户亏损。广大散户被“扒皮吸血”,不能实现“财产性收入”梦想,使他们流着伤心的泪、割着资金的肉、忍着难忘的痛,选择离开市场甚至永远退出“金融游戏”,靠劳动体悟踏实获得感,也许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然而,这对中国股市来说不啻是一种挫败,因为投资信心受损,令作为市场基本力量的散户流失,群众基础不牢无疑会将股市置于不温不火、难以蓬勃发展的困境。

  中国人勤劳敛财,普通老百姓对投资理财秉持着亲力亲为的文化传统,中国股市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散户市”基本特征。没有中小投资者即散户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有中国股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欲求中国股市成为“健康牛”,关键在于要上下同欲,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环境,其中应有之义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即散户的投资情绪和财富效应。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何建华)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