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负利率“毒瘾”全球蔓延

2016年09月05日 07:4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赵怡雯

  东方IC 图

  目前,全球已经有日本、丹麦、瑞士、瑞典及欧洲央行实施了负利率政策。尽管有经济学家不断陈述着负利率之害,但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长日益疲软、货币政策效力微弱,“黔驴技穷”之下,一些经济体不得不动用负利率政策来为经济注射“强心剂”。

  “负利率”犹如一朵既“魔幻”又“罪恶”的“罂粟花”,“明知有害却无力拒绝”是不少经济体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切实感受。

  那么,负利率到底对银行业有多大“破坏力”?哪些产业在偷着乐?国内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跑赢CPI?

  负利率正蔓延

  全球发达经济体正一个接一个地滑向负利率深渊。

  “负利率当前已经从一开始的极少数国家,向更多的国家蔓延。并且,从过去仅仅出现在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中,开始从商业银行向公众、储户,包括金融市场开始蔓延。”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长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地指出,“总体而言,负利率这一违背金融常识的事情已经在世界上蔓延开了。”

  “负利率形成的原因,根本在于经济增长遇到困难,而一些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没有出现,所以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的周期。”杨长江向记者指出了负利率形成的背景。

  实际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制定机构也有着“难言的苦衷”。尤其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日益疲弱,而货币政策在边际上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越来越不明显。负利率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

  “危机出现之后,世界各国改革停滞,结构性改革缓慢。”杨长江指出,应该由改革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都没有解决,“而货币政策相对而言更容易推出,损失的既得利益少,所以当时这一提振经济的重担就交给货币政策,于是演变成后来出现负利率这种非常规的事情”。

  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目前已经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几个主要国家,效果是否真的“如其所愿”呢?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指出,以北欧三国为例,瑞典、丹麦和瑞士均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而体量相对较小的国家,受欧元区影响大。在欧元区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大环境下,这三国出于避免汇率升值、刺激通胀等原因“被动”实行负利率政策。

  从瑞典和丹麦的经验来看,负利率加上货币宽松政策,对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起到了较明显的抬升作用。

  欧元区2014年6月实施负利率。货币宽松和负利率对欧元区整体信贷投放有一定刺激作用,且明显推高了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但欧元区人口老龄化,割裂的政治格局和银行体系困境等因素依然制约着欧元区经济,经济的复苏力度较弱,通胀预期处于低位。

  而另一个实施负利率的国家日本,在实施QQE政策后,大量资金以超储形式淤积在央行,国内经济和通胀未能得到提振,日本最终选择三级负利率政策,试图通过“QQE+负利率”的超宽松政策组合刺激经济。从近半年负利率实施情况看,负利率对激励金融机构放贷效果有限,也未能明显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到目前为止,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日本、欧洲为例,本来是期望负利率能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刺激出口,但显然目前的状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杨长江表示。

  副作用极大

  负利率如今已经成为央行固定项目,这真的能成为经济救命稻草?对此,杨长江的回答是“显然不可能”。

  “对央行而言,启动负利率意味着十八般武艺基本已经用尽了。”杨长江指出,虽然负利率对日本的经济提振稍许有所贡献,但这一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可能只是能缓解局势的恶化,但无法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负利率本身有很多副作用,属于货币政策当中‘死马当作活马医’。”

  陈健恒认为,“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刺激空间和力度可能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往前看,全球经济的一个隐忧也正在于这一轮货币政策刺激下,资金脱实向虚,股市和房价涨幅背离基本面,房价过高又反过来挤压实体经济,风险资产高处不胜寒。”

  杨长江强调,“负利率本身是一个不正常的刺激,经济当中正常的投资是需要有利率的,负利率就是让投资者认为当前的投资成本非常低了才出手进行投资。这虽然有助于度过目前经济衰退的局面,但是这样形成的投资,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那么健康,因为它是在一个人为操纵的价格信号下诱导发生的。对于发放这些贷款的银行来说,形成的资产也有可能是不健康的,无疑这会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很可能在未来集中爆发。”

  【名词解释】

  负利率内涵包括负实际利率以及负名义利率。根据费雪方程,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便为负。

  实际上自2015年10月开始,中国便可以说进入了实际负利率的时代。但是近来全球出现的负利率特指负名义利率。负名义利率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时间虽短,但已掀起了较大波澜,甚至引发全球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担忧。

  【人物访谈】

  潘英丽:

  负利率下资产安全性下降

  针对全球多个经济体陷入的“负利率”陷阱,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在她看来,负利率如果持续下去,将通过实业投资的回报率下降,从而长期降低利率水平,致使名义利率进一步下降,产生恶性循环。

  《国际金融报》:负利率目前在全球发展情况如何?

  潘英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一些主要的央行采取一系列的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不过这几年下来收效甚微。

  其实负利率就像是我们遛狗的绳子,如果小狗走得远了,我们可以把它拉回来,但是有了这根绳子,想让它走得更快、更远是不可能的。

  实行负利率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把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到极致之后,经济恢复依然很缓慢,还要面临着高负债和通货紧缩的压力。

  《国际金融报》:负利率政策不断扩张对中国有何影响?

  潘英丽: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始负利率,不过中国现在的利率水平比较低。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负利率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使得居民的存款缩水了,而把损失的资产转向负债者。而中国现在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富人们把目光投向股市、楼市,造成了股市、房地产的火爆,而实业资本则受到威胁。

  《国际金融报》:负利率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隐患?

  潘英丽:负利率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限制,使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弹性。一方面能够增加持有存款的成本,从而降低融资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市场,推动投资、信贷和消费。另一方面,压低汇率,促进出口。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安全性会降低。负利率之下,银行的净息差减少了,盈利能力也就下降,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就变高。

  负利率长期供给的廉价资金也增加了资产泡沫和投资的风险,其背后体现的是长期资本和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这样的资金大量淤积在金融体系内,使得银行剩余资金转向资产回报率高的高风险领域,推升债务的压力。

  另外,负利率看似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实际上却没有从结构上解除银行的信贷风险。这样的风险还会通过汇率和资本在国际范围内释放。竞争性货币政策的卷土重来,也会让全球的资产价格变得更加动荡,市场上的泡沫也会不断地出现。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