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不良资产率未“见底”

2016年09月01日 08:04    来源: 广州日报    

  @视觉中国

中报追踪

 

  8月底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其中银行业的营收数据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即从过去10多个季度单边双升的态势开始呈现分化走势,有升有降,尤其工行二季度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均比一季度为双降。但是,多位银行业大佬均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拐点来临。

  工行昨日披露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该行期末不良率为1.55%,较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一季度减少84亿元,实现了不良双降。

  已公布业绩的银行中,不良率逆势下行的还有光大银行与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半年末不良率相比年初下降了0.01%,为0.91%。

  稍早前公布业绩的建行不良率为1.63%,相比一季度为持平,且建行在半年报中描述称,该行贷款质量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上半年新暴露不良贷款同比减少,对公客户违约率逐季下降。而农业银行不良率虽然高达2.4%,但也与上季度持平。

  就商业银行整体而言,二季度主要监管数据显示,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至14373亿元,但不良率与上季末持平为1.75%,结束了10多个季度单边上升的态势。

  是否意味着

  资产质量的拐点已到呢?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管理层不认为这是拐点,而是加强信贷管理,加大不良处置成果的反应。“这两年工行对信贷管理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上半年加大了处置,不良贷款绝对额在下降。”易会满称。

  易会满认为,面对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外部环境没有好转的迹象,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不良贷款何时见顶需要进一步观察。

  交通银行行长彭纯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不良资产并没有达到“见底、企稳”,不良资产的爆发还处在周期过程中,“严冬”还未过去。上半年,交行不良双升,但增幅减缓。

  备受关注的拨备覆盖率方面,工商银行上半年拨备覆盖率再次跌破监管红线,为143.02%,较上年底跌13.32个百分点。

  易会满对于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低于银监会监管红线也作出回应:“工商银行这种处理方式,也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易会满还表示,在当前经济放缓,结构调整阵痛期大环境下,银行通过适度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是稳健经营的正常举措,践行了拨备覆盖率‘以分补欠’的逆周期管理的原则。

  而年初,市场就传言,为适应逆周期形势,监管计划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150%的红线。早在一季度,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纷纷将拨备覆盖率调至监管红线以下,分别为141.21%和149.07%。不过,截至目前,监管均未公布关于调低拨备率红线的通知。

  其他国有大行的拨备率都未触碰监管150%的红线。其中,中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55.10%,交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5.12%至150.45%。建行拨备覆盖率为151.63%,较上年末升0.64%。

  工行农行

  营收负增长净利润增长缓慢

  在银行业中,净利润增速最慢的国有银行梯队,目前暂未出现负增长。据披露,截至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5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农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50.51亿元,同比增长0.5%;建行上半年股东净利润1334.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交行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76.61亿元,同比增长0.90%。

  只有中国银行净利润增幅超过2%,为2.52%,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930.37亿元。

  净利润增长困难,与营业收入的增速放缓不无关系,工行、农行甚至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营业收入下滑,其中工商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289.81亿元,同比跌2.3%;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03.85亿元,下降5%。

  广州日报记者 林晓丽

  乳业“触底反弹”?

  业内人士:行业总体表现仍不理想

  广州日报讯(记者林琳)蒙牛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6%,三元股份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2.42%,伊利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去年增长19.26%。近日多家乳品企业陆续发布最新业绩报告,“触底反弹”的态势令业内为之欣喜。然而,分析人士认为整个乳业总体情况仍不理想。

  据公开数据,上半年,蒙牛的收入录得272.572亿元,或同比增长6.6%,毛利率为33.7%,同比上升了1.8个百分点。从不同产品看,蒙牛总收入的87.2%都是由液态奶所贡献,达237.62亿元,比上一年同期的219.41亿元略为提高。酸奶品类73.32亿元的收入相较去年的55.73亿元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元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22.99亿元,同比增长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202.42%。其中三元液态奶营收15.13亿元,同比增长1.4%;固态奶营收5.92亿元,同比增长3.64%。

  “大健康”趋势改变了行业

  燕塘乳业(002732)于8月30日晚间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这也是该公司自上市以来首份资本运作报告。该公司拟募集资金5.23亿元,用于投入与公司主业相关的三个项目,将有效扩充其奶制品产能。

  分析师认为,从中报看,几个乳品企业的业绩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用“触底反弹”形容今年上半年的乳业,并解释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信任体系在慢慢恢复,二是市场的反应、消费者对乳业的需求量增大。他认为“大健康”的趋势改变了行业的气氛。

  多数乳业养殖企业亏损

  不过,乳业专家宋亮不太认同“触底反弹”的说法。他分析,三元业绩大增,根本原因在于之前并购了八喜,财务归三元乳品计算。另外,三元在奶粉业务上持续发力,业绩大幅增长,对总收入和利润起到很大作用。他用“不太理想”形容近期陆续公布的乳业上半年情况,称大多数上市养殖企业都在亏损,三元业绩虽然出现明显上涨,但液态奶增长情况还不理想。

  宋亮在品类方面的分析是,应该推动酸奶品类进一步增长,因为目前酸奶的需求增长迅猛,市场有明显偏好。另一方面,应该加快低温品类的发展,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口味更佳、功能更多的低温奶:“低谷期之后,一、二线市场要从‘喝上奶’到‘喝好奶’,所以低温巴氏奶、酸奶会快速发展,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从‘偶发’到‘必须’转变,将推进常温奶、低价格产品的消化。”

  专家观点

  进口奶国产奶应扮演不同角色

  朱丹蓬认为,未来乳业发展还是以健康、营养、安全为主基调,不同企业要考虑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自己的强势打造产品群,建立营销体系,精准对接消费者的需求,并考虑如何提升奶源、产品,引用外国的奶源提高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中国乳品企业近年一直忙于“走出去”、“引进来”。近日澳优乳业发布公告,拟以1.336亿元的对价收购澳大利亚营养及保健品公司Nutrition Care,成为继合生元收购Swisse、新希望收购Australian Natural Care(ANC)后,第三家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的中国奶粉企业。

  “最近乳品企业的收购都是‘走出去’为多。”宋亮称,这是推动企业调整转型、从传统乳品企业向更广阔的食品、营养、保健企业转型的重要一步。

  而朱丹蓬也认为整个中国乳业有自己的奶源,也有“走出去”获得的奶源,海外并购和合作,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水平,促进整个乳业走向健康、有序、良性的发展。

  (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