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媒:移动支付威胁中国银行业获取大数据的能力

2016年08月30日 07:28    来源: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 外媒称, 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放贷业务正承受巨大压力之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崛起对银行向新业务线拓展的能力造成打击。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29日报道, 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正在崛起,而代价是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量在减少,这对商业银行获取客户数据的能力构成威胁。这些客户数据被视为新兴金融和消费业务模式的关键。

  本月早些时候,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金融公司蚂蚁金服的总裁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经由其支付宝完成的支付跳过了中国银联。银联是与中国央行关系密切的国有结算网络。

  这种状况导致银联以及发卡行、收单行从商户那里赚取的手续费收入大幅缩水。助长这一趋势的不仅仅是电子商务的崛起,还包括超市和餐馆等线下商户移动支付量的迅猛增长。

  报道称,总部位于上海的金融科技咨询公司Kapronasia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更多中国消费者从刷卡转向通过移动钱包应用扫描二维码,这令银行损失了200亿美元手续费收入。

  在银行的总体营收组合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贷款的利息收入,结算手续费则只占一部分。不过分析师表示,中国的银行面临的更大挑战来自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在银行与客户之间“插一杠子”的方式,这种方式令银行无法获得关于消费模式的宝贵数据。

  Kapronasia创始人曾农·考普龙表示:“随着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超越支付业务、销售约车、电影票和理财产品等多种产品和服务,数据在中国正日益成为人们首选的新货币。银行急需会帮它们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的关键交易数据。”

  支付宝及其竞争对手微信支付的大多数用户,在支付时所用的钱都来自于与其移动钱包挂钩的传统银行账户。这意味着,传统银行存款仍是资金的最终来源。然而,当消费者用支付宝或微信来支付时,银行不会接收到关于商户名称和所在地的数据。银行的记录只会显示收款方是支付宝或微信。

  由于利率去监管化、违约增多以及信贷狂潮后需要抑制贷款增长,中国的银行的传统放贷业务正承受巨大压力。在这样一个时点,数据的流失为它们带来了一大挑战。对银行向新业务线拓展的能力来说,大数据被认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八六证券研究驻上海高级金融科技分析师王晓燕(音)表示:“过去,商业银行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大企业上,不太关注消费者。然而,随着宏观经济遭遇麻烦,企业业务的增长空间面临压力。银行无疑希望抓住零售银行业务的机遇,但如果它们没有支付和消费数据,将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更多关注。”

  最近几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这一迹象说明银行已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去年,中国资产最多的中国工商银行运营的平台“融e购”拥有3000万用户,交易额达8700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