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FOF 受宠掌声未落 质疑声音响起

2016年06月27日 08:51    来源: 期货日报    

  随着基金中基金(以下简称FOF)征求意见稿落地,公募基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开始着手布局FOF业务,筹备组建投研团队,不少私募FOF团队认为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不过,在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FOF基金成立,FOF的实际盈利能力遭受颇多质疑。尤其是在当前市场投资标的较少、风险随时可能来临的情况下,许多私募基金净值大幅回调,普遍盈利能力不高。不少私募基金试水的FOF也因此面临诸多问题,FOF未来发展情况也令一部分业内人士感到担忧。

  私募基金“赚少亏多”

  上周,砥俊资产总经理梁瑞安在个人微博上晒出一张图片,内容为他所购买的私募产品赎回情况。在13组数据中,仅4组显示盈利,最大盈利率为11.2%,最小盈利率为1.7%,6组显示投资亏损在10%或以上。

  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他委婉地拒绝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名投资人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随着个人资金规模的扩大,他发现期货市场承载的资金量有限,于是采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的投资方式,选择了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基金进行投资,然而一年过去,所投产品中盈利的寥寥无几。“总体投的规模不大,遭受的亏损并不十分严重,但私募市场的现状的确是赚少亏多。”

  “现在阳光私募许多都是亏损,这是赤裸裸的现实,做交易能够赚钱的人本来就凤毛麟角,好的投顾也非常难求,现在市面上的私募产品非常多,最终能够获得盈利的产品比例肯定是偏低的。”上述知名投资人表示。

  在日常交易中,即便是交易技术精湛的投顾,他的发挥也不会是一直稳定的,无论是仓位的改变还是操作资金规模的改变,都会对交易者心理和操作产生较大影响,许多初出茅庐的投顾,可能猛然遇到超出自己操作能力的规模性资金,心理上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遇到自己并不擅长的一段行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交易者在操作中“水土不服”。

  记者接触过不少成功的交易者,他们曾经表示,交易中盈利、亏损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市场行情并不好做,能够赚钱的机会非常少,除了市场上资金多的因素以外,大类资产配置荒的根本仍然是投资标的少,而类似英国脱欧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在当前全球市场环境下,仍然有可能发生,对投资者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除此以外,知名投资人付爱民也对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好的投顾非常少,这几年国内私募基金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然而大部分私募业绩不佳。与此同时,国内投资者专业程度不高,从市场上选择资金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会寄希望于FOF产品,把选择投顾的压力转嫁给FOF基金管理人。“不少投资者可能认为FOF这种模式,会令收益比较稳定,也代表了市场的风险偏好下降,从而也造成了现在FOF基金的火爆。”

  FOF模式遭受质疑

  基于上述现象,许多投资人对FOF基金产生一定的质疑——“许多FOF基金的配置十分单一,可能找一些私募基金进行组合,但私募基金的表现普遍不佳,因此FOF并非想象中那么稳定,那么值得信赖”。

  同安投资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资产配置,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同安投资千禧资产管理中心副总欧阳欢表示,同安在2013年开始做FOF时,该领域相对来说管理人比较少,且以专业投研导向为主流。最近市场上FOF概念火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鱼龙混杂局面。专业的FOF本身涉及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区分、投顾多维尽调、资产组合管理、投后业绩跟踪及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但是国内在投研体系架构、系统及数据服务、托管估值清算等多个方向上还有待提升。“FOF的门槛看似不高,成立基金认购产品即可运作,但实际上真正做好是一个相对非常专业的过程,投资者要注意区分。”

  付爱民补充说,FOF基金对管理人的要求很高,要做得好需要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也需要非常精细化的资产配置,这是FOF能够做成功的基础。

  “现在也有一些销售导向FOF产品,满足投资人短期对某一类资产的喜好,同时认购多个标的同质化、策略同质化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实际上这是有违FOF本质的,销售和投研本身是两件事,一个产品是销售导向还是投研本质,是需要进行区分的。”欧阳欢认为,当前,大类资产配置荒是无法回避的市场背景,但资金总要有一个去处,专业化的团队肯定比个人交易效果要好。

  最后,上述不愿具名的知名投资人分析,现在市场上对FOF基金的质疑声,实际上主要是受到非FOF加入FOF现象的影响,这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筛选难度,未来也希望监管方面对此加强管理,让专业化的FOF团队能够从看似火爆的FOF市场上得到肯定。而针对私募基金多数表现不佳的情况,他认为“专业化的FOF团队在把控风险上会有比较严格的指标,在现在市场环境下,风控显得尤为重要,也非常考验FOF基金的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