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FOF基金要怎样选 才不会被割韭菜、吃亏?

2016年06月23日 09:28    来源: 中国基金报    

  还记得《FOF基金们,请放韭菜一条生路》这篇稿件吗?我们把目前券商系、私募系FOF基金的业绩拿出来比划比划,发现不尽如人意。其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小伙伴们挑选产品时防不胜防。

  基金君了解到,现在不少机构都热衷于做FOF,啥股票多头、量化固收、多策略的都有,基金君还听说有机构在做定增FOF等,只是不知道如何组合、如何配置。

  现在FOF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但各家在选策略、选标的、风险控制和收费等多方面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把一些市场知名私募产品放在一起做拼盘,也有的把风格不一样的基金经理凑一块搞互补,还有的告诉客户说能按美林时钟做跨市场轮动配置。之前有券商渠道让基金君给推荐几个私募,去参加他们的小FOF产品,想想有点不靠谱。

  总之,目前FOF这块蛋糕看着很美、很大,但是不少人都在瞎搞一气,或者还没摸到其中的大学问,也可以理解,毕竟国内是刚起步。但是小伙伴们要是看到自己买的FOF最后没赚钱、没有达到预期降低风险、平滑收益曲线的效果,岂不是狠郁闷。基金君最近正好跟一些FOF业内专家聊了聊,有点干货可以分享,希望给大家在选FOF基金时有个参考。

  第一条:认清自己的时间需求和风险偏好

  有大牛说得好,客户买FOF产品时,对收益率的需求、策略的需求都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现在市场不好,客户的预期收益就会降低、更希望配置类固收、保本的产品;还有现在客户会更希望产品能做时机选择的资产配置,意思就是在判断市场趋势情况下,能够做到什么好配什么,做资产轮动。

  因为客户有需求,一些销售渠道就能那么做,比如前段时间基金君就去听过一个第三方理财的客户会,讲资产配置的,老板宣称去年到今年,如果能把钱先配置到股市,再到债市,后到房地产,又到商品期货,跨市场的效果会很好,一时间听得基金君也是热血沸腾,尽管是熊市,有掏钱的冲动。还有现在产品不好销,不少渠道在谋划着推出一些固定收益产品。

  在听完渠道的说法后,客户买产品时不要盲目,先想清楚自己真实的需求。去年股灾前,我们曾期望着高收益,高位借基入市,放大胆子,专挑股票型的、半年业绩好的,但到今天亏损累累,忍受痛苦,或割肉赎回,或放着不动、寄希望能起来。有大牛说,客户客观存在的需求是时间和风险偏好,时间需求是客户什么时候会用钱,而风险承受力影响着客户决策的理性水平。如果买产品理财会影响到生活,超越你的风险承受力,让你变得不理性,做出错误决策,不妨先等等。

  落实到FOF上,要看想买的FOF产品是否有清晰的风险收益目标,是绝对回报还是相对回报,是否跟你的风险偏好度相匹配,渠道是否只是渲染收益、还是会讲清楚可能的回撤区间,还有你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回撤,会不会影响生活。

  第二条:观察FOF产品策略匹配和相关性

  人们选FOF,在于它可以投资不同产品,集合优势力量,取长补短,达成降低风险、平滑收益曲线的目的,但事实上经常只是理想很美。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策略选择问题。

  现在有一种股票多头的FOF,找投资风格不同的基金经理做组合,比如“价值、持股型选手+成长、趋势型选手”拼凑在一起,试图通过取长补短、降低回撤;还有一种也不管风格,专找业内会赚钱的明星私募拼一起,一看过往业绩都好牛,希望获取更高收益。但遇上去年股灾,无论是哪种选手都亏得比较厉害,最后FOF结果也不好。这种组合问题在于单策略,都是置身于股市,同涨同跌。

  也有一种股债结合型FOF,类似于混合、灵活配置基金,股市好时股票仓位高,债券好时债券仓位高,不好时降低。看着也挺好,但有时股票、债券市场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债券本身收益就低,降低风险也降低回报。其实历史上很多混合基金也并没有得到基民认同。

  还有一种多策略FOF,应该是现在比较受推崇的。股票、市场中性、CTA、套利等策略的集合,把握多个市场的机会。思路没有问题,因为不同策略、不同市场,相关性比较低,不会同涨同跌。但关键在于管理人怎么选策略,一是看几种策略相关度高低,要相关度低,回撤不重合,下跌的时候不要一起跌,比如股票、商品市场就相关度比较低;二是看收益水平要好、而且风险可控,所以债券会不如套利策略,而选择CTA量化的比主动的好。这是衡量的方法,小伙伴可以看看,但要是有的多策略乱配一气也得小心。

  FOF本质是要多策略、多团队、多层级去配,策略研究是关键步骤,找出相关度低、收益不错、风险可控的策略,然后对每个策略设置一个基准,基准的作用,通过观察波动曲线,衡量策略之间收益、风险的相关情况,证明配置是有效的。小伙伴们可以问问销售渠道有没有相关设计思路,注意比较一下。

  关于多策略、跨市场配置,之前基金君说的,有些渠道跟你说他们能做轮动的资产配置,也要小心。要是第三方FOF管理人自己能做资产轮动,有模型,哪个市场好配哪类,那他不如直接自己去做基础资产投资,何必做FOF。原则上多策略的FOF没有择时能力,都是等权配置到各个市场的产品里面,比如股票、市场中性、CTA的产品,过去两年最大回撤在5~15%,但因为发生回撤时间不同,配置在一起,可能回撤只有3~5%,回撤水平接近市场中性产品,但因为加入股票、CTA,收益可能好于市场中性。

  第三条:看FOF选的投顾表现好和表现稳

  一些渠道其实是直接选投顾的,搞个明星组合,足以吸引眼球,但忘了配置的有效性,以及投顾在获取高收益同时,能否有效控制风险。还有些渠道搞个大数据,海选投顾,做个数据库,科学又辛苦。

  小伙伴们不要被明星效应吸引,他们辉煌的历史,不能代表未来,而他们有过或没有过的最大回撤,都可能潜藏在某个时间,遇上了,就会在特定市场下爆发出来,使投资者蒙受损失。比如去年“奔私”的部分基金经理,在公募时有过辉煌的战绩,但到私募他们等于是重新开始,他们喜欢持股,但在去年的市场下面却很被动。

  所以看FOF选的投顾,看管理人、投资组合、决策流程和业绩表现等等,看他们说的和过程行为结果是否一致,4P、8P都是比较基础的。更要看,一是投顾在各种市场下面的表现,能否灵活应对,降低回撤水平;二是在此基础上收益水平也不错,但不要求是在牛市里面跑在前面的。当然,因为是人,主观性较强,有可能未来受到某些影响会风格跑偏,所以要看有没有持续跟踪机制,持续跟进投顾策略漂移、风控意外、市场环境变动等进行调整。

  投资界也讲缘分,最好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投顾做得比较稳,可能在各大榜单上都不冒尖,但他只要跟你的需求符合,不是非要最强的私募给你打工。

  收费有时候反而是最后要看的东西,如果销售渠道告诉你收费很便宜,那小伙伴还是要先看他们前三件事情做得怎么样。要是渠道能够用心、专心去研究策略,贡献智慧去做资产配置,而不是拿明星做简单粗暴的组合、拿资产配置当幌子,可以为自己的付出获得应有的回报。

  最近公募的FOF出了征求意见稿,也在热烈被讨论开了。基金君也聊过业内人士,他们现在做底层是公募的FOF,配置股票、债券、货币几类基金,也会买黄金白银等几个大类的商品基金,搞资产配置效果还不错,而且流动性好,每日都可以申赎,费用方面也相对少,听着还不错。我们可以持续观察。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