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红木乱象丛生 监管在打瞌睡

2016年05月08日 07:18    来源: 广西日报    

  熹 微

  据报道,上个月,广西质监局公布2015年红木家具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抽取区内102家企业生产的10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达53.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产品保证文件和产品用材两方面。

  红木家具市场黑幕重重,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红木造假手法繁多,可以用杂木造假,也可以用“增色油”造假,还可以“贴标”“换标”造假。伪装术如此高超,连某些行家都如坠五里云雾,何况“只配看看”的平头百姓?

  这些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的物件,尽管多数人买不起,也不是非得要买才能活命,但市场乱象还是要管的。于是,大批专家在报刊网站支招,教你认啥是红酸枝啥是草花梨,教你辨哪样产自越南哪样产自非洲。

  然而毕竟中国太大,“笨人”太多,奸商太滑,能变成“行家”的非常有限,因此监管必须现身。2013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要求红木家具产品应具有产品保证文件,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产品合格证,俗称“一书一证一卡”。其中,产品质量明示卡内容对产品的分类、名称、型号、规格以及用材等要进行明示,被称为红木家具的“身份证”。

  广西因为靠近东南亚国家,红木家具生意自然一直火爆,乱象也不可避免“按比例增长”。所以除了有“新国标”监管之外,还得有一套“自选动作”。去年的抽查行动,就是以《2015年红木家具产品质量广西监督抽查实施细则》为检验依据的。

  然而,出现在市场上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高达半数这一事实,仍泼了消费者一头冷水。一个并非新诞生的行业,依法管了这么些年,居然还有如此之高的不合格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监管的科学性。按理说,真正到位的市场监管,必须从源头开始,并贯穿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过程。如果等到“木已成舟”才去监督抽查末端成品市场,又有多大的意义?

  红木家具“新国标”实施之初,就有人指出仍有需完善之处。如,即使有了规范的明示卡,仍不能完全保证“货卡一致”。因为明示卡没有强制要求标示产品材质产地,而不同产地的材质价格悬殊,不良企业完全有空子可钻。更令人失望的是,有专家表示,目前材质产地鉴别暂时还很难做到,完全科学鉴定还需要相当一段过程。

  且打住罢,就算“新国标”有缺陷,也还有那么多企业仍然可能不按已有标准和规矩去做。商人重利是利益使然,但是,在打瞌睡的监管部门得醒一醒了。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