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泰证券A股上市蒙阴云 一年两曝擦边非法集资

2016年04月18日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齐鲁证券更名为中泰证券后,终于进入IPO冲刺期。而此时,传出海通证券现任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加盟中泰证券。随后,李迅雷否认并称传言“与事实不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泰证券各业务线条大力扩张外,一款名为“齐鲁证券渤海36号定向资管投资基金-杭州生态圈扩建工程项目”的理财产品陷入违约风波。目前产品发行方由于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警方控制。而中泰证券也紧急声明,“公司未发行过相关理财产品,也从未参与过该产品的管理。”

  不仅如此,前员工彭晨在任职期间牵头发起私募产品,因期后无法兑付,涉及资金达1.6亿元,遂被客户举报。最终被起诉的罪名是个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该案正在审理过程中。

  一年内中泰证券两次被曝与非法集资案沾边。对此,中国经济网邮件采访中泰证券,截止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人才挖角与储备成扩张着力点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更名为中泰证券的券商齐鲁证券终于进入IPO冲刺期,其IPO申请获受理、预披露正式公示。与此同时,海通证券现任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加盟中泰证券的传闻再起。不过,这被李迅雷否认。据媒体报道,李迅雷称传言“与事实不符”。

  此二人均是海通证券研究所的“顶梁柱”。李迅雷从业20载,在业内享有盛名,其先后在国泰君安研究所任重要职务,转投海通后升任副总裁。姜超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在债券、宏观方向颇受买方市场的认可,长期稳居新财富榜单。

  最新的一项人事变动显示,“QFII一姐”陆培丽日前转投中泰证券控股子公司、齐鲁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任全球投资与资产配置部总经理。

  早在2014年,还未更名的齐鲁证券就加快了发展速度,人才挖角与储备成为其扩张的重要着力点。

  除了原国泰君安资管CEO章飚、上海证券副总裁黄华外,齐鲁证券还从中信证券挖来了一位投行高管,从东方、平安以及国金证券分别挖来新财富分析师曾朵红、林照天、毛峥嵘、苏超,同时引进有美林证券工作背景的陈善纲出任财富管理总监。

  理财产品发行方涉嫌非法集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一款名为“齐鲁证券渤海36号定向资管投资基金-杭州生态圈扩建工程项目”的理财产品(下称“渤海36号理财产品”)陷入违约风波。该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3%,预计募资规模4.5亿元。

  据悉,此产品发行方——上海誉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誉银基金”)、或有发行方——齐鲁证券(现改名中泰证券),产品融资方——浙江登峰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登峰集团”)。

  然而,令投资者没料到的是,一年后,该产品随即出现兑付风险。

  一方面中泰证券宣称自己并非渤海36号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而是誉银基金无故借用其名义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产品融资方登峰集团在2015年底破产,令本金追讨变得更加艰难。目前产品发行方誉银基金相关高管由于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警方控制。

  投资者还发现,这款理财产品资金用途方面存在不少模糊地带。比如登峰集团承认誉银基金通过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委托贷款,向其提供2.05亿元资金,但投资者核实发现,渤海36号理财产品实际募资额超过2.7亿元,其中约6500万元资金流向何处,不得而知。

  据登峰集团债权管理人称,当前公司总资产为44亿元,且总负债与对外担保债权暂时不便透露,理财产资金流向也成为一个谜团。

  但当时与齐鲁证券签订定向资管计划合同时,资金并未到账,合同并未生效成立,而且当时委托人并非是合伙基金,是基金管理人上海誉银

  在该产品的实际运作中,上海誉银虽订立过定向资管合同,但委托资金却自始至终未打入齐鲁资管的定向账户,最终导致上述合同未成立。

  这或意味着,渤海36号原本计划的“有限合伙-定向资管-委托贷款”结构在现实运作中出现了“断层”,即上海誉银单方面绕开齐鲁资管,擅自运用理财资金向登峰集团发放了委托贷款。

  因兑付问题,部分投资者向山东省证监局投诉,要求中泰证券履行产品管理人职责,对违约产品刚性兑付。相关部门随即要求中泰证券对此做出解释。

  前员工涉嫌非法集资1.61亿

  据新京报报道,2015年7月13日,齐鲁证券前员工彭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在莱芜市钢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对于公诉人的指控,彭晨全盘否认。

  43岁的彭晨2012年加入齐鲁证券零售业务部,任该部门副总经理。2014年初他从齐鲁证券辞职,辞职不久,便被山东银山公安局带走调查。彭晨被带走与其任职期间牵头发起私募产品有关,该私募产品到期后无法兑付,涉及资金达1.6亿元,遂被客户举报。

  引发关注的是,彭晨在被带走前夕向媒体爆料,自己牵头私募产品是职务行为,却被齐鲁证券推出来“背黑锅”,并将会议纪要等部分证据提供给媒体。齐鲁证券则坚称公司不知情,彭晨为个人行为。

  2015年7月13日,彭晨最终被起诉的罪名是个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此,彭晨及其代理律师袁军并不认可,他们坚称彭晨为职务行为,要求法庭建议检察院补充起诉齐鲁证券,法院当庭回复审查证据之后再做判断。7月14日,齐鲁证券内部人士回复记者称,目前该案正在审理过程中,相关进展也还需要与公司法务沟通了解。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