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潜在风险贷款近1.3万亿美元

2016年04月14日 06:58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驻华盛顿记者 张远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3日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估计,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贷款接近1.3万亿美元,这些贷款可能转化为约占GDP7%的潜在银行损失。

  “有潜在风险的贷款”可被定义为利率覆盖比率(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的收益除以利息)低于1的公司所获得的贷款。换言之,该贷款的借方是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的公司。这种方法估计得出,中国商业银行有潜在风险的贷款占所有公司贷款的15.5%。

  若假设所有公司有潜在风险的贷款的损失率为60%,银行贷款的潜在损失将达到7560亿美元,占GDP的7%。若假设45%的较低损失率(巴塞尔II中违约贷款的标准),则银行的潜在损失将达到5670亿美元,占GDP的5%。

  IMF金融顾问维纳尔斯(Jose Vinals)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估算得到的有潜在风险的贷款损失规模巨大,但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和政策上的现有缓冲,以及经济潜在增长依然强劲,其仍是可控的。若按2015年银行体系税前利润计算,所估计的损失约为1.9年的利润。银行一级资本比率平均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1.3%,即1.7万亿美元,银行储备为3560亿美元。在银行缓冲以外,中国的公共债务水平在2015年为GDP的43%,有空间应对目前银行的潜在损失。而中国当局也在推动削减低效产业的过剩产能并改善公司部门的健康状况。

  中国驻IMF执董金中夏表示,中国的商业银行即使在企业还款出现困难且贷款损失率相当高的情况下,也有相当的抗风险能力。以2015年中国商业银行税前利润约合4000亿美元衡量,相当于1年零11个月的税前利润。此外2015年银行拨备约合3560亿美元。也就是说以当前种国商业银行本身利润和已有拨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损失而不必折损资本金。从宏观上看,中国政府整体负债与GDP之比即使按基金组织的宽口径计算也仅为60%,而西方七国最低是德国的70%,多数都在90%以上。中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这是基金组织报告所释放的积极信息。报告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如在企业债重组过程中为下岗职工提供社会保障、建立企业有序破产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等等。

  《报告》指出,需采取及时行动,应对企业不断增长的脆弱性,确保应对银行贷款潜在损失所需的成本仍然可控。这要求对公司和银行部门进行改革,确保信贷能以更合理的价格、更高效地流向更健康的公司。

  IMF货币及资本市场部主管琼斯(Matthew Jones)表示,“债转股”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不是全面的解决方案。“债转股”必须是针对能生存的(viable)企业,这应该是重组过程的一部分,包括改变管理层等。此外,银行、企业、政府、投资人应分担负担。

  《报告》建议,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来解决公司债务积压问题,将有利于实现稳定地去杠杆。应同时强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改善社会安全保障网,特别是妥善安置产能过剩部门的下岗职工。同时还应制定一个全面的重组计划来应对不良资产问题并对银行注资,以及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便于推动公司破产和债务解决过程。应持续改善监管框架,满足日益复杂金融体系的监管要求。在加强监管能力和宏观审慎框架方面,中国已取得重大进展。尽管如此,还是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当局间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效率,以使监管更加灵活、高效,确保政策制定、沟通和实施的顺畅和协调。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