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13家上市钢企去年获31.2亿元政府补助

2016年04月08日 07:24    来源: 证券日报    

  13家上市钢企去年获31.2亿元政府补助

  “输血”后还亏217亿元

  ■本报记者 谢 岚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过去的2015年里整个行业度日之艰,已在上市钢企陆续披露的年报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往年市场还在“吐槽”一些钢企靠政府补助扭亏为盈,而2015年许多上市钢企面临的巨额亏损却是连政府慷慨输血都已不过“杯水车薪”了。

  截至目前两市已有13家上市钢企发布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这些钢企合计净利润约为56.2亿元,当年获得的政府补助总额约为24.9亿元;而到了2015年,虽然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大涨了两成多至31.3亿元,但当年的净利润总额却由盈利变为巨亏,亏损额高达217.1亿元。

  从单家钢企来看,2015年,重庆钢铁获约9.69亿元政府补助,报亏约59.9亿元;马钢股份获补助3.46亿元,报亏51亿元;华菱钢铁获补助1.57亿元,报亏40.2亿元;鞍钢股份获补助1.28亿元,报亏46亿元。

  而事实上,在整个钢铁行业中,这些上市钢企作为业内的龙头,无论是在政府扶持的力度上还是在融资渠道、成本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上市钢企尚且如此,可以想见整个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获悉,4月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在钢铁行业财务工作座谈会议上发表讲话。刘振江表示,2015年是钢铁行业效益最差的一年,也是全行业真正的“严冬”。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连续12个月亏损,从2015年7月份开始出现严重亏损,去年下半年整体效益大幅度下滑,每月亏损额都在1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加上投资收益等项目合计全年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而上年利润总额为盈利225.89亿元。

  刘振江同时表示, 2016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还没有改变,1-2月份亏损114亿元,2016年的重中之重是把“去产能、控产量、增效益”抓出成效。

  “钢铁产业的寒冬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在寒冬中优胜劣汰,过剩的产能得到出清,产业才能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周期。”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也向本报记者表示。

  一方面是严峻的去产能任务,另一方面是多年“输血”未见积极成效,还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也已开始转变态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此前就宣布,将停止对僵尸钢铁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政策。自治区工信委相关人士分析指出,仅仅靠财政补贴和出台各项扶持的优惠政策,已经不能解决新疆钢铁产业的问题,只有化解过剩产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这也从位于新疆的上市钢企*ST八钢近几年的命运可见一斑,尽管2014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了2304.3万元和4533.6万元的政府补助,但这两年该公司分别巨亏了20.3亿元和25.1亿元。

  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张春贤亦强调指出,2016年新疆将坚决制止钢铁等行业新增产能,即使是先进产能也要严格控制。通过差别电价、环保节能政策等经济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该关的企业一定要关,不能手软。


(责任编辑: 王翔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