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特斯拉Model3周四发布 东睦股份等5只概念股涨幅超40%

2016年03月30日 07:14    来源: 证券日报    

  特斯拉Model3周四震撼发布

  东睦股份等5只概念股月内涨幅超40%

  ■本报记者 吴 珊

  据悉,特斯拉Model3将于3月31日发布,并于同日在全球范围内开放预订服务。Model3是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推出的一款入门级车型,这将是一款价格更低、产量更高的车型,有望为特斯拉消费者带来更亲民的用户体验。

  此外,日前,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朱晓彤确认,为了尽快实现国产化,管理层的确正在进行工厂选址的考察与调研。特斯拉国产化有望提速。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特斯拉产业链对A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电动车产业链。具体包括锂电池产业链、充电站相关设备、电容、汽车零部件、整车生产等几个部分。而锂电池产业链又包括上游锂矿生产和中游锂电池电芯生产以及下游的电池管理系统开发。一旦特斯拉国产化提速,充电站建设相应个股应是最先受益的;下游的潜在经销服务商也会直接受益。

  事实上,3月份以来,特斯拉概念股表现就相当突出,48只成份股实现上涨,占概念板块内可交易个股比例为90.57%,具体来看,36只成份股期间累计涨幅超10%,而东睦股份(42.29%)、新宙邦(42.12%)、西泵股份(42.09%)、沧州明珠(41.55%)、江苏国泰(40.51%)、中信国安(38.59%)、赣锋锂业(29.91%)、东方电热(28.51%)、国光电器(26.58%)、横店东磁(25.41%)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在25%以上,位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东睦股份,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粉末冶金零件生产商,目前15亿元左右的收入规模约是第二名的两倍多。粉末冶金主要应用于家电(压缩机)和汽车零部件,2015年公司家电和汽车的收入规模占比分别为40%和60%。近几年,公司发展的核心业务均和汽车相关,未来汽车业务收入占比还会进一步提高。公司自主研发制粉成型技术(粉末外购,模具外包,但核心配粉、烧结成型均是自主研发技术),通过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优势在和国际公司GKN、米巴的竞争中逐步胜出。公司作为汽车领域三级零部件龙头供应商,在自己切入的产品领域做到极致,从过去2年至3年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和供应占比来看,公司虽然仅仅是三级零部件供应商,但议价能力卓越。申万宏源维持全年盈利预测不变,给予公司2015年至2017 年每股收益0.41元、0.63元、0.85元的预测,考虑到公司年复合超过30%的业绩增速,给予2016年26倍市盈率的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板块投资策略上,分析人士表示,资本市场上,特斯拉概念股有望再掀热潮。建议三角度关注相关概念股:1.新能源车:按中央与地方推广及补贴政策力度大、公司产品竞争力强的逻辑推荐宇通客车、中通客车、金龙汽车、比亚迪;2.充换电设施:具有技术优势和运行经验的国网系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其次是具有高质量高压快充和低压换电技术的储备企业。推荐:许继电气、国电南瑞、奥特迅、中恒电气、动力源;3.锂电池产业链:重点关注具有先发优势和雄厚技术底蕴的龙头企业,以及切入国际厂商供应链的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将引领行业,有望成长为国际龙头。推荐:新宙邦、天赐材料、沧州明珠、杉杉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和当升科技。


(责任编辑: 关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特斯拉充电设施将适配新国标      2016年01月14日
  • · 中国市场回暖 特斯拉三季度仍亏损      2015年11月05日
  • · 特斯拉问鼎全球创新力企业榜      2015年08月25日
  • · 特斯拉亏损扩大面临多重挑战      2015年08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