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他们是全球最伟大的20位对冲基金大佬

2016年03月11日 10:18    来源: 网易    

 

  2015年,Dalio第一次超越了索罗斯,成为了这个榜单的第一人。规模820亿美元的Bridgewater Pure Alpha基金给投资者赚取了33亿美元收益。索罗斯下滑到了第二,他管理的Family Office(看过billions就知道啥意思了吧)量子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9亿美元收益。 

  这个基金其实有他的操盘手Scott Bessent管理。不过这个月Bessent也离开索罗斯,自己开了对冲基金Key Square Group,初始规模高达45亿。此外最让人关注的当然是《Billions》电视剧男主角原型Steve Cohen。在被SEC起诉后,其就管理family office基金Point72,依然在2015年带来17亿美元回报。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伟大的榜单: 

  排名第一:Ray Dalio。其管理的Bridgewater Pure Alpha基金成立于1975年,自从成立以来给投资者赚取了450亿美元。目前管理规模823亿。 

  排名第二:索罗斯。其管理的量子基金成立于1973年,目前以family office形式管理自己的钱。成立以来给投资者带来428亿美元回报。目前管理规模290亿。 

  排名第三: David Tepper。其管理的Appaloosa基金成立于1993年,成立以来给投资者带来了228亿的收益。目前管理规模179亿。 

  排名第四:赛斯 卡拉曼。其管理的Baupost基金成立于1983年,成立以来给投资者带来了226亿收益。目前管理规模270亿。 

  排名第五:Andreas Halvorsen。其管理的Viking基金成立于1999年,成立以来会投资者带来了225亿回报。目前管理规模302亿。 

  排名第六:Steve Mandel。其管理的Lone Pine基金成立于1996年,累积为投资者带来224亿回报。目前管理规模295亿。 

  排名第七:John Paulson。这位2008年次贷危机最大受益者,管理的基金成立于1994年,累积为投资者带来214亿回报。目前管理规模156亿。 

  排名第八:Steve Cohen,《Billions》中的男主角原型。在被SEC处罚后,管着了Family Office基金Point 72。前身SAC成立于1992,累积为投资者带来了197亿回报。目前管理规模114亿。 

  排名第九:Paul Singer。其管理的Elliott Associates成立于1977年,是老牌对冲基金。累积为投资者带来了185亿的回报。目前管理规模269亿。 

  排名第十:Louis Bacon。明星交易员出身,管理的Moore Capital成立于1990年。累积为投资者带来177亿回报。目前管理规模155亿。 

  11-20的伟大对冲基金包括:Tom Steyer的Farallon对冲基金,他是耶鲁大学养老金掌门人David Swensen最早投资的对冲基金之一,后者还是Hillhouse张磊的伯乐。老牌交易员出身的Bruce Kovner(Caxton Global),Paul Tudor Jones(Tudor)。前财长鲁宾的门徒Daniel Och(Och Ziff)等。 

  排名前20的对冲基金在2015年累积回报超过150亿美元,而全行业是亏损840亿。显示把钱交给最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是最佳策略。当然,如果亏的太多也会离开这个榜单。比如Pershing Square的Bill Ackman。

 

 

 

 

              


(责任编辑: 张桔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