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融余额微增 融资客布局趋均衡

2016年03月09日 07:2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截至3月7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报8480.57亿元,环比小幅上升,融资净买入格局重现。当日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有四个板块遭遇融资净偿还,且力度较小; 有色金属 、非银金融和计算机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居前,超过5亿元。由此来看,市场情绪整体继续回暖,但两融余额升幅较小也折射做多热情有限。此外,融资客布局趋于均衡,对蓝筹板块有出有进,同时重新进驻上周跑输大盘的成长类品种,高抛低吸特征明显。这也意味着走势震荡、热点轮动、风格摇摆的格局将延续。

  两融余额环比小幅上升

  两融余额本周一环比小幅上升,并重现融资净买入格局。

  截至3月7日,沪深两市 融资融券余额报8480.57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的8435.36亿元增加45.21亿元。沪深两市双双环比增加:沪市两融余额报4992.4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4.65亿元;深市两融余额报3488.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0.56亿元。

  融资方面,3月7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报8457.35亿元,环比增加45.31亿元。当日买入额为448.4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50亿元;当日偿还额为403.1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下降236.38亿元。由此,在3月4日融资净偿还130.56亿元后,7日两融市场重现融资净买入格局,额度为45.32亿元,为2月17日以来最大融资净买入额。

  3月7日市场震荡收涨,两融余额小幅上升,净买入格局再现,显示市场情绪整体有所回暖。不过另一方面,两融余额升幅较小,反映做多热情依然有限。随着改革预期升温、货币宽松延续以及 大宗商品回暖,市场步入修复性超跌反弹,风险偏好阶段性上行。不过2900点上方技术面阻力较强,谨慎情绪修复仍需时日,增量资金持续进场的热情有限。存量博弈格局下,趋势性上涨难具条件,震荡和轮动仍是市场关键词。继上周周期股品种逆袭后,近两个交易日风格再现切换, 创业板 跑赢主板,主力资金游击战特征明显。预计两融余额短期将呈现震荡走势,且融资客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意愿较浓。

  行业融资大面积净买入

  3月7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有4个板块遭遇融资净偿还,大部分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 有色金属的净买入额遥遥领先。个券也实现大面积融资净买入,且偿还力度不大。总体来看,市场情绪继续修复,融资客在继续大举布局有色金属等蓝筹股的同时,对 房地产 等前期强势品种进行获利回吐,同时重新青睐计算机类板块,短线操作的游击战特征凸显。

  据统计,7日有色金属、非银金融、计算机和 银行 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9.38亿元、5.82亿元、5.10亿元和3.55亿元,国防军工、电子和医药生物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2亿元,采掘、机械设备、商业贸易、传媒、建筑装饰、电气设备、轻工制造和交通运输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亿元;与之对比,房地产、休闲服务、 纺织服装 和 公用事业 板块遭遇融资净偿还,规模分别为3794.31万元、2047.14万元、1447.96万元和725.31万元。

  个券交易方面,3月7日共有560只股票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 恒生电子 、 天地科技 、 广发证券 和 中信证券 的融资净买入额在1亿元以上,分别为1.42亿元、1.21亿元、1.08亿元和1.05亿元;331只融资净偿还股票中, 骆驼股份 、 中国中车 和 中孚实业 的融资净偿还额居前,分别为7744.68万元、7624.18万元和5464.47万元,其余股票的融资净偿还额在5000万元以下。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投贷联动 解困小微融资难的途径      2016年03月07日
  • · 乐视云获A轮10亿融资      2016年03月04日
  • · 融资5亿 微盟加码赌微商      2016年03月02日
  • · 融资城事件继续发酵:实控人被捕      2016年02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