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沪指上攻2900点未果 两大板块掘金莫错过

2016年03月07日 15: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 今日大盘整体维持宽幅震荡走势,盘中多次翻绿,但均顽强挺住空方进攻,整体走势依然较为平稳。创业板走势较主板更为曲折,早盘在创业板指标股的带动下,曾迎来一波强势拉升,一度上涨逾2%,但此后便逐渐震荡回落,未能守住涨幅。

  午后两市均出现震荡走低的态势,沪指翻绿,创业板涨幅收窄。总体而言,今日在周末利好的刺激下早盘股指表现强势,但无奈抛压较大,股指冲高回落,资金有小幅出逃迹象。

  截至收盘,沪指报2897.34点,涨0.81%,成交额2085.59亿元,深成指报9703.83点,涨1.75%,成交额2700.58亿元。创业板指报1953.33点,涨2.43%,成交额235.87亿元。

    多空分歧明显 两大板块掘金莫错过

  分析认为,今日在周末利好的刺激下早盘股指表现强势,但无奈抛压较大,股指冲高回落,盘面上黄金板块午后快速拉升也体现了避险情绪的上扬。近期的盘面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则踏错节奏,假使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话必然导致亏损,所以建议投资者在操作上灵活变通,潜伏两会和“十三五”相关板块,也可以关注消费、医药等板块。

  注册制推出时间延缓、两会维稳预期犹在,确实有利于结构性行情拓展。而在结构性大分化行情下,唯有消息利好刺激与业绩提振双轮驱动类个股,方能在频频暴涨暴跌的结构性行情走出持续性反弹行情,如以下两大品种。

  其一,大宗商品创近期新高。目前由于印尼发生地震、美元加息预期暂缓和国内、国外开始减产等因素,部分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在改善,悲观预期也正在改善,对应的行业板块有望继续活跃。

  其二,深圳填海打开前海发展空间。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提出的深圳填海的政策信号超出市场的预期,短期有益于填海需求增加的行业以、及在深圳拥有临海土地储备的公司估值有望上升,

  综合来看,当前的市场随着消息大起大落,说明市场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在操作上,勿要盲目的追涨杀跌,在防范好风险收益比的前提下,对上面两大主线类个股再进行逢低布局不迟。

  炒股技巧:教你判断上涨与下跌的动量

  动量——看盘的核心。即时看盘的核心是上涨和下跌的动量,所谓动量,实质上就是“劲头”,上涨有力表明买意旺盛、卖压不足,故大势强劲。下跌有力表明卖意坚决、买气不足,故大势疲弱。

  怎样判别动量的大小呢?关键是看上倾或下斜的角度。上涨时的仰角和下跌时的俯角的角度大小即代表上涨或下跌时动量的大小,仰角越大,说明买意越强,仰角大于60度时,一般就属于超强势,当仰角为45度时为走势平稳,仰角小于30度属无力上涨型,紧随而来的一般是下跌。俯角越大,说明卖压越大,暴跌时俯角时常达到80度以上。俯角小于30度时,一般为下跌乏力,随后可能出现反弹。

  在实际走势中,可以根据走势的连续性来预测未来的走势,从而在操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下跌的征兆。大盘在运行过程中,时常会有许多特征表明下跌即将开始,作为短线操作,应争取在下跌开始前卖出。

  2、上涨的征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是极快的,一旦出现突破的征兆,应提前杀入(或杀出),突破后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3、全天强弱势的判断。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涨跌预兆均可应用到对较长时间走势的判断上,不同者只是要把起点与终点进行放大。把握了这种分析技巧,甚至可以对日线、周线进行分析。

  中国经济网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经济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