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12家创业板公司背扭亏任务 退市说临头吉峰农机虚惊

2016年03月01日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桂小笋   

  缺乏退市缓冲的创业板,近来,其中的多家公司深陷“退市说”中。而此前曾头戴“创业板28星宿”光环的吉峰农机也是其中之一。

  此前,公司曾连续发布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不过,随着2月26日公司业绩快报的刊出,这种状况出现了峰回路转,“如果2015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将不会退市,公司已于2016年1月发布2015年的业绩预告,预计2015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0万元至1600万元之间”。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吉峰农机如是安抚投资者。

  而对于目前创业板公司的“退市说”现象,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解释“我国2014年开始执行退市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如因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将被立案调查,可能被吊销上市资格。目前存在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但还未有公司因违法退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证监会没有对退市推出具体的细化说明,导致退市难以实施。”

  吉峰农机增利未增收

  按照吉峰农机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3.79%。由于2014年完成了工程机械板块的四川吉峰长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吉峰车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剥离,报告期内工程机械板块以及载货汽车板块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9.20%、109.61%、103.45%。上述指标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控制成本,降低费用,提高了运营效率。

  其它基本面数据来看,截止到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比期初增长1.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比期初增长210.77%。上述指标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2015年完成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所致。

  由于目前吉峰农机未披露年度报告,更多的财务细节无从查究,但结合公司过往的财报及公开信息可知,从行业状况、公司发展等多维度线索显示的信息可知,吉峰农机未来的经营压力并不小。

  年余53家创业板公司被处罚

  除了经营业绩的压力之外,更多的创业板公司被冠以“退市说”,主要还是因为公司被立案调查等事项未解决使然。

  此前,监管部门曾发布的规定中提及,上市公司如因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有可能被吊销上市资格。

  具体到创业板来看,据同花顺数据统计,自2015年1月1日至今,创业板公司中共有53家公司被处罚,其中,大部分处罚来自证监会和各地的证监局,且有多家创业板公司目前仍处在被立案调查的状态中,这也被外界认为,为公司未来是否会因此被勒令退市埋下隐患。

  此外,边晓瑜认为,2014年《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对退市做出严格规定,但鲜有上市公司退市,A股退市率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扭亏为盈,达到保壳的目的。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周科竞:强制退市规则该改改了      2016年02月29日
  • · 11部委重拳出击 低品油退市不再难      2016年02月26日
  • · 追逐“退市”题材存较大风险隐患      2016年02月26日
  • · 周科竞:有进有出才是健康的市场      2016年02月25日
  • · 必须让股市“不死鸟”退市      2016年02月24日
  • · 创业板10公司拉响退市警报      2016年02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