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香港保险缘何走俏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2016年02月29日 07:38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张颖

  

  柏可林 摄

  价格低、收益高、可避税避债……香港保险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也许这些产品并不适合你,因为潜在风险较大,请仔细思量!

  内地居民可以去香港买保险吗?买哪种比较合算?怎么买?

  根据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业监理处数据:2013年我国香港地区保险毛保费总额为2907亿港元,其中“内地客”购买的保单保费为149亿港元,占2013年全年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923亿元的16.1%,较2012年增加50%,显示出内地人赴港投保的热情。而仅2014年上半年,内地人赴港就买下6.4万余份新保单,贡献保费101亿港元,占香港上半年新保单保费的18.4%,再创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达211亿港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00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激增近6倍。

  这说明,“内地客”不仅可在香港买保险,而且成了香港保险业的重要客源。那么,问题来了。香港保险为什么如此受内地居民的欢迎?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具备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风险?

  价格低成最大动因

  随着赴港旅游、购买奢侈品的热度逐渐褪去,香港保险成了内地居民购物清单上的“新宠”。原因很简单:费率低(费率=保险费/保险金额)。通俗地说,香港保险产品的价格更低,保额更高。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赴港购买保险的‘热度’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与内地同类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产品费率低,一方面有人民币与港元之间的汇率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更便宜。同样的保障内容,在香港购买的保费要比在内地购买的保费低20%-30%。”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国际金融报》记者找到了一家在上海“代销”香港保险的中介——上海新宏巨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理财顾问Iris提供了一份香港与内地重疾分红险保单费率对比表。

  以香港友邦保险进泰安心保与内地华夏保险常青树终身健康两款产品为例:均按照7岁幼童投保,前者保额100万元,年缴费13504.4元,缴费18年;后者保额仅20万元,年缴费10846.23元,缴费20年。

  当然,除了最敏感的价格因素,保障范围也是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香港地区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通常都比较宽泛,有利于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利益。

  以重疾险为例,目前,内地重疾类产品保障病种多为致命性疾病,且并不保障早期重疾(如原位癌,早期发现的话治愈率较高)。换言之,国内保险保障条例生效时,往往可能意味着投保人生命已经受到重大威胁。而香港重疾险除了保障更多的重疾病种外,也普遍覆盖轻疾和个别儿童疾病,而且对于早期出现的重疾症状也会做出赔偿。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部分重疾险采用首次重疾赔偿保险主额100%的赔偿方法。也就是说,一旦被保险公司认定触发重疾赔偿条件,则保险公司会将主险金额一次性全额退给投保人。然而,有些重疾的医疗过程十分漫长,且具有反复性,一次性赔款额可能覆盖首次重疾费用,但后续的治疗过程却并不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

  相反,香港的重疾险产品多数承认多次赔偿,并设定最高赔偿额为保障合同的数倍(300%-700%)。换言之,香港重疾产品的理论保障额度可能远远超过投保人实际缴纳的保费。

  “其实,这两年内地居民购买比较多的就是香港的重疾险产品。”太阳国际金融集团是香港一家独立理财顾问公司,公司理财顾问Caroline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除保障条款外,香港与内地最大的不同是,香港的重疾险产品保额有分红。”

  Caroline举例说:投保人20岁时在香港购买一份保额100万元的重疾险产品,保额每年会递增,目的是抵御通货膨胀;相比之下,投保人在内地购买的重疾险产品,保额始终是100万元。

  “除此之外,在内地投保高保额的保单,体检、财务审查等因素较为严格,投保人想要购买一份超过百万元保额的保单,并非易事。”Iris告诉记者,“但香港地区保单的保额设置都较高,投保数百万元保额的保单较常见,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

  另据Iris提供的香港与内地重疾分红险保单费率对比表:前者65万美元的免体检额,后者的免体检额为90万元人民币。

  收益高是最佳诱因

  除了价格,投资收益高是香港保险的又一大“诱惑”。

  Caroline告诉记者:“最近,长期储蓄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内地居民的欢迎。购买这一类产品,其实是客户进行的一笔长期投资。”

  “目前,香港保险机构给出的长期储蓄类产品的投资收益在6%-8%。”Iris告诉记者,“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有关规定,这个收益率每年可以上下浮动2%。”

  同样是长期储蓄类产品,为什么内地保险公司的收益率就要低于香港呢?

  庹国柱分析说:“在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方面,由于我国香港地区险资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因此获得高收益的几率也相对较大。除此之外,内地保险机构的投资水平不够高,也是限制投资收益的主要原因。”

  在Caroline看来:“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最大的不同是产品的投资标的。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保险公司把客户的钱收集起来去做投资,投资的是全球市场的产品,包括全球房地产、股票、债券等。而内地保险公司主要投资于境内产品,投资标的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全球的投资风险更小,收益更加稳定,因为投资标的的分散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大多是美元保单。”Iris告诉记者,“一些中、高净值客户可以将这类长期储蓄产品作为外汇投资的一种方式。目前,内地银行提供的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2.4%-2.6%,与上述储蓄类保险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Iris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提供了一份香港友邦“充裕未来”保险计划书,按每年缴费2万美元,缴费10年,每年的收益率在6.7%(上下浮动2%),20年后保单现金价值473086美元(红利及分红部分为非保证)。

  Caroline进一步分析说:“这款产品的投资方式和很多内地的储蓄方式不同,采用的分红方式是英式分红,英式分红就是保险公司每年都会有分红给到客户,而这些分红在第二年会和客户的本金一起继续用于投资。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型的产品时间越长,回报率越高,就相当于一个雪球效应,到后期雪球滚得越大,回报就更高。”

  Iris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我手上有不少客户都是基于美元投资的考虑,购买了上述长期储蓄类产品。一些高净值客户往往会一次缴费5万-10万美元。不过,这一情况在今年2月4日之后发生了改变。”

  根据Iris的介绍,2016年2月4日,多家香港保险公司收到监管文件,要求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每人每年不能高于5万美元。

  对此,Caroline告诉记者:“这是银联的要求,境外投保单次刷卡不得超5000美元。近期人民币浮动较大,预期下跌可能性较大,境内资金出逃太多。加上来香港购买金融产品的内地居民越来越多,除了保险还包括基金和债券投资,这些产品大多是美元计算,国家为了限制资金流出,就对刷卡金额做了限制。”

  “目前,市场对美元的升值预期比较明确,从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可以通过购买这一类美元保单进行长期投资。”庹国柱坦言,“无论从投资收益、多元化理财,都不失为一项不错的选择。但是,没有必要过分担忧人民币贬值。”

  避税避债功能凸显

  香港保险产品作为成熟的国际化产品,另一个吸引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其健全的保障和较高的分红,而是作为一种稳妥的资产转移媒介,其具备法律所承认的避税避债合法性。

  Iris给《国际金融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上市公司老板在购买了一份高额保险,受益人是其家属,但在保单存续期间,公司破产,要求其资产抵押,这份保险也被作为抵押标的。类似的事情在香港不可能发生,保单能够发挥一定的避税避债。”

  根据香港法律182章《已婚者地位条例》13条《为配偶或子女利益购买保险》,在香港购买人寿保单(含储蓄类寿险)并规定受益人为受保人偶或子女的(须设立一项以受益人为指向的信托),该保单不构成受保人的部分产业或受其债务所规限。换言之,在香港保险产品的避债功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2006年2月11日起香港废除遗产税,在此之前,保险还具备明显的避税功能,深受高净值客户人群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净值客户增长迅猛。截至2014年底,我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数达到104万,可投资资产高达112万亿元。而国内遗产税的制定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从其他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来看,遗产税的出台是主流趋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避税手段中,保险的避税功能相对更受到法律认可,且更加容易可行,不会涉及较为复杂或引发纠纷的条件。从国际水平参考,香港在废除遗产税之前,征收的遗产税额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其高度发达的保险避税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其实,我们一般不建议内地居民全部购买香港的保险产品。”Caroline告诉记者,“客观地讲,香港和内地的保险产品在不同方面有不同优势,客户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比如,一般保障型产品、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保险没有必要去香港买,因为这类产品在香港购买相对贵一些。”

  那么,赴港购买保险是否还有什么潜在风险呢?

  Iris强调:“所有合约必须去香港本地签约,内地客户需要到香港保险公司的认证处做认证,包括签署认证文件以及口头说明是否在香港签署所有文件。如果在内地签约,将被视为‘地下保单’,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

  “此外,内地居民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定要找专业的保险中介仔细咨询;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等,免得后悔。”Iris提醒,“目前,由于赴港购买保险的内地居民越来越多,前往香港时需要提前预约,更要避免在香港当地遭遇一些‘黑中介’、‘黄牛党’。”

  除此之外,内地居民赴香港地区买保险,若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是以港元计价,那么汇率风险比较大。毕竟港元是与美元采用联系汇率直接挂钩,这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港元的贬值风险比较明显。但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再单向波动,转为更为市场化的“双向变动”,汇率风险的因素倒是小了不少。但人身险保单通常都是长期保单,甚至要保障终身,未来几十年的汇率变动真的很难说。

  对于不愿意承担人民币汇率风险的人群,随着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不断强化,近两年开始,香港保险公司也开始提供人民币计价的保单,若内地人士赴港购置保险,不妨问问能否选择采用人民币计价的保单,从而规避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

  再一个比较重要的事项,就是理赔可能遭遇的风险。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地区的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是否会承认是个问题。为此,投保当时就该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

  庹国柱分析认为:“内地居民在与香港保险机构发生纠纷后,由于必须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可能导致理赔过程费时费力。而且,香港的律师等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