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易三板主办2016新三板投资前瞻高峰论坛暨“易指数”发布会

2016年02月28日 13: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 昨日,由易三板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的2016新三板投资前瞻高峰论坛暨“易指数”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易三板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家耀代表主办方致辞,联合创始人兼易三板研究院执行院长贾红宇发布“易指数”,知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中信建投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同时还有来自新三板的知名投资机构、券商、律师、会计师等各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就2016年新三板市场的整体发展及投资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办方易三板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家耀致辞

  王家耀在致辞中表示,国内中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而新三板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让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包容、开放和多元化,给中国很多聪明的、有抱负的企业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他还表示,随着新三板在过去一年里爆发式增长,新三板挂牌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如何显示实力获得投资人的青睐,而投资人又该如何进行长线的价值投资,是当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为解决这一痛点,易三板研究院收集了大量数据并长期研究,钻研开发了“易指数”这款产品,意在为更多人提供投融资方面的帮助与参考。

    史炜:制度是中国经济的支撑点

  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在主题演讲中从中国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了2016年资本市场。他认为,判断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包括宏观经济,首先需要找到的是支撑点,没有支撑点的资本市场或是宏观经济的转型,将是无水之源,非常可怕。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

  发言中,史炜谈到了两个观点:第一点,今天在判断宏观经济的时候,方式和以往大不相同,无论是做新三板、主板、基金还是做财务的上市培训IPO,如果按照以前的操作方式,很难给企业找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办法,但是今天很多新兴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一直在开拓创新,探讨着很多全新的东西,这点非常重要;第二点,中国经济不会像有些经济学家说的会崩盘或出现中国经济危机论,这点非常明确,因为中国经济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支撑点,既不是来自于产业,也不是来自于政策或者实体经济,而是来自于制度,不同的制度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此外,他还表示,希望在搞金融的同时,能够把金融的工具应用到宏观经济当中,同时把新型的宏观经济的技法、操作方式真正贯彻到我们的金融发展当中。

    李旭东:2016新形势下的新三板投资分析

  论坛上,中信建投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为大家更具体的分析了2016年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形势和投资趋势。他认为,2016年的新三板市场会是一个整固提高之年,是一个规范整顿之年。具体从以下三大方面延展分析:

中信建投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

  市场角度: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对于市场来说,2016年新三板市场的基调将会从以往的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精耕细作体现在:第一,券商新三板的业务模式在发生转变,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到追去质量,以质量为基础的全过程的服务转变;第二,粗放经营已经不合时宜了,在选好项目的基础上精致服务、持续服务成为行业的标配。

  监管层面:从“放水养鱼”到规范提升

  从监管上来看,今年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提高关注:首先是分层,分层是引进制度红利,差异化监管的一个前提条件和必备条件。通过分层,整个新三板市场将会发生裂变。其次是券商的评价制度。主办券商执业评价办法,将会根据券商的执业情况对券商进行分类评级,评为四挡,根据分级的结果对券商差异化监管,这就像一个指挥棒,会引领未来券商的执业方向。

  市场前景:新三板短板亟待弥补,制度红利仍可期待

  在制度方面,李旭东提到,2014年底的时,关于证券公司开展新三板业务,证监会发布的一个通知里面讲到要扩大做市商队伍和吸引公墓基金入市,这在去年年底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三板发展若干意见里面再次重申,这两点希望能够真正落地。

活动现场

  另外,关于一直被热议的降低投资者门槛、开放竞价交易这些重磅政策,他认为需要新三板的几个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比如需要有赖于市场分层的顺利推荐,有赖于整个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运作水平的改善和有赖于整个市场IPO注册制的顺利推进。李旭东建议,新三板仍然是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市场,在纷繁复杂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追时髦,要从企业的自身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平台。

  易三板战略产品“易指数”发布

  本次论坛,易三板研究院收集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对企业基本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经过长期研究推出了“易指数”,并在当天现场进行正式发布。易三板研究院执行院长贾红宇介绍,第一版易指数主要考虑了四大因素,即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市值管理,通过采用十二个维度的指标,其中五项是分层的重要指标和其它价值指标来建立模型。他在发布中表示,其实理性地来看,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很多源于其内在,其次才是它的市场行情、行业以及其品牌、市场交易等因素,分层制度只是部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希望这款产品能为新三板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与业界朋友进行交流和探讨,把新三板价值投资不断完善。

易三板研究院执行院长贾红宇发布“易指数”

  圆桌论坛一:新三板分层之后如何挑选价值企业投资?

  在这次活动中,共设计了两个圆桌论坛,与业内专家和资深投资人共同分析新三板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在第一个圆桌论坛中,嘉宾针对新三板分层后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圆桌论坛嘉宾讨论现场

  新三板领域选投资标的更看重企业的创新性

  平安证券股权投资部高级副总裁盛家华表示,在选择项目标的时更看重企业是否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能力。而从目前来看,传统制造类型的企业一定面临挑战,企业转型是势在必行。在选择项目时,投资人更愿意看到企业能在行业中专注的去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打着“互联网”的旗号进行炒作。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付立春认为,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创新层从三个维度选出了几百家公司,但是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它是属于哪个维度,进入创新层只是一个加分项,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的身价立刻能就能翻几倍。

  从具体的筛选标准来看,水木未名投资公司副总裁李洪国透露,主要的初步筛选标准有三项,首先是财务,包括利润、业务能力、盈利能力和规模,以及有一定的增长性;第二个概括一点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所在行业可能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的渠道建设等等;第三个是价格,新三板和A股差别比较大,市盈率比较高,比如在股改之前投入一家企业,挂牌后对这个企业的估值会有一个变化,这是从基金的角度上来看一个主要的筛选标准。

  如果优质企业都转板了,新三板成不了中国的纳斯达克

  近期新三板现大批优质企业申请IPO辅导,而根据新三板对创新层的标准,目前满足条件的企业数量也只有几百家,但是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接近6000家,还有90%以上的企业仍然要留守基础层,他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去做市值管理?就这个问题,中科招商集团执行副总裁邓力认为,如果新三板未来大家都是为了转板而去,或者大部分优质的企业都转板了,那么新三板永远成不了中国的纳斯达克。新三板是一个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最重要的就是市值管理应该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评估体系对企业估值;同时,应该建立一个制度性的遴选体系,培养发展企业,建设淘汰机制。

  关于新三板企业的市值管理,盛家华认为应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进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在市场上的资源、用户、渠道、技术等,这是现在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圆桌论坛二:在A股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合围下,新三板未来将会何去何从?

  主板将迎来注册制,同时战略新兴板也已蓄势待发,在主流资本市场的大变革中,新三板将会受到何种影响成为业内最为关心的话题。中信建投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认为:首先,注册制对新三板是一个利好消息。新三板是注册制,主板实施注册制,将有助于市场之间的准入环节接近平等,在新三板加强规范和监管的情况下,才有理由弥补它在交易方面的短板;其次,主板即使实施注册制以后,它在包容性、准入方面,依然会保留相对严格的审查,还有注册制以后券商对项目的审查反而会相对以往会更严格,并不意味着上市就会很容易。

  京师律所合伙人王颖认为,首先交易制度要趋同,其次要把三个板块之间的流动性打开,只有能让这三个板块的制度驱动,流动性打开以后,每个板块所在的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当这些企业家在板块里面找到自己定位以后,也就是这些证券板块自身找到了自己的行业和客户群。

  水木创融投资总经理宋玉成的看法是,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是新三板倒逼主板才出现的。而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道仁从企业家的角度表示,新三板唤醒了很多企业家的梦想,而注册制会更让企业家明白上市的游戏规则,懂得如何资本运作,是一个积极的方向。

圆桌论坛嘉宾讨论现场

  颁奖盛典:最具投资价值企业10强、最佳创新企业10强

  最后,颁奖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地共20家优秀的新三板已挂牌企业分别获得2015年新三板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及最佳创新企业奖。获奖名单如下:

  2015年新三板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是:中标集团、梓橦宫、成大生物、创高安防、圣世博泰、东方数码、景域文化、海泰方圆、久美股份、天图投资。

  2015年新三板最佳创新企业是:恒屹农牧、海唐公关、梓橦宫、成大生物、神州锐达、培诺教育、绿岸网络、建东科技、森宝电器、新道科技。

2015年新三板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2015年新三板最佳创新企业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