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送转方案“见光死” 莱美药业、金雷风电双双跌停

2016年02月25日 07:03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余强

  每到年初,便是高送转炒作的又一高峰期。虽然近期市场状况还处低迷,但高送转题材依旧是各方资金博弈的主题。部分公司在高送转方案推出后一度股价一飞冲天,不过从昨日的情况看,经历了前期高送转预期的炒作,最近推出高送转方案的莱美药业、金雷风电却遇到资金出逃,双双挨跌停,另外如佰利联也遭遇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见光死”的个股中,无论是莱美药业、还是金雷风电,都是在出现放量涨停数日后推出高送转方案,最终后续无力,公布方案次日股价就跌停。

  高送转遭遇“见光死”

  2月23日晚间,莱美药业发布关于2015年度利润分配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邱宇提议,以公司现有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6股。

  该消息一出,不少投资者纷纷表达兴奋之情。不过昨日开盘后莱美药业股价走势却让投资者心凉了半截。该股早盘短暂冲高后,股价便迅速下行,一度触及跌停。此后虽有资金买入,无奈抛压太大,午后便牢牢贴在跌停板上。

  类似的还有金雷风电。2月23日晚间,金雷风电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拟定如下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20元,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上述方案在昨日却同样受到投资者冷对,股价直接“一字”跌停。

  龙虎榜数据显示,东方证券上海浦东新区银城中路营业部一举卖出1.15亿元莱美药业股票,位居卖出榜首位,值得注意的是,一家机构席位也卖出3277.85万元,位居莱美药业卖出榜单第五位。而前述东方证券上海浦东新区银城中路曾经是莱美药业的买入主力。2月19日龙虎榜显示,该营业部曾一举买入1.27亿元。

  涨停放量就是“预警”?

  此前被热炒的高送转预期,为何在方案发布后却遭遇“见光死”?记者对比上述几家公司发现,对高送转题材有几点值得投资者警惕。

  首先,是前期股价涨幅过大。例如莱美药业,自1月底到2月23日,短短数个交易日其涨幅便达到了45%。金雷风电同样在一月底开始受到资金追捧,最高涨幅一度超过40%。此外还有佰利联,昨日该股虽然未遭跌停,但是其在推出10转25的方案后却并未受到追捧,昨日早盘冲高后一路下跌,最终跌幅6.15%。值得注意的是,佰利联股价自1月18日到2月23日区间内,期间最大涨幅近70%。

  第二点要注意的,便是前期涨停放量。回顾前述三只个股的表现,一大特点便是在推出高送转方案前期,公司股价出现涨停的情况。例如佰利联和莱美药业在2月19日出现涨停、金雷风电在2月17日涨停。此外,伴随着股价涨停,往往是资金大举介入,成交量增加。金磊风电在2月17日涨停之际,其成交金额相比前一个交易日明显增加。当日成交金额达到了2.93亿元,而前一交易仅有1.56亿元。此后,接连几个交易日,金雷风电成交金额仍在增加。莱美药业同样出现了涨停放量的情况。2月19日莱美药业涨停当日,成交金额放大至5亿元,而在此前数个交易日中,其成交金额一直维持在1亿元的水平。

  由此可见,在目前高送转题材炒作持续的情况下,其中的风险同样值得注意。其实高送转“见光死”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前一举推出10转30方案的昆仑万维也是在方案推出后遭遇跌停。尤其在目前高送转层出不穷,“高烧不退”的情况下,监管层也给予了高度警觉,最近交易所对多家公司的高送转方案都表示了关注。


(责任编辑: 关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