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基金童立:负利率时代的博弈与出路
1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实施负利率,宣布当天日本股市大涨,日元暴跌。但随后在中国春节期间,日本股市大幅下跌,一周跌幅超过10%,同时,日元不但未跟随央行继续大放水而贬值,反而升值到了2014年的水平。
负利率本身并非新鲜事物,欧洲央行早在2014年便开始实施负利率,但日本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其意义非比寻常。
金融危机至今七年,我们经历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段:全球央行持续放水且通缩。
华商价值共享基金经理助理童立表示,从现在的效果看,各国持续的宽松有两方面的作用:对经济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避免了剧烈去杠杆和经济崩溃的痛苦,为全球经济新发展换来了一定时间;随着宽松的持续加码,各国已从应对危机所需的宽松范畴走向愈演愈烈的竞争性贬值,并开始祭出负利率的大杀器,博弈慢慢走向“囚徒困境”。
要解决目前的困境,必须找到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源头,他认为有两个思路:其一在于技术创新或革命;其二在于提高全球的“城镇化”程度。前者的出现难以预测,而后者的实现则需要各国携手,尤其需要现今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的美国、中国能从侧重博弈转向侧重合作。
目前市场很多人担心2008年甚至1929年重现,但童立认为,任何已被讨论的风险都不会成为真正的风险。具体到中国而言,在全球分工中,中国的产业定位仍然偏向中低端,产业升级的空间仍在;国内城镇化率、居民收入消费仍有提升空间;政治上,中国的主权独立一直是最最核心的国家诉求。因此,与只能被动等待的日本相比,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和主动性都不可同日而语。他表示,同时我们也应正视改革和转型的复杂性和难度,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考验魄力和耐力的赛跑。
(责任编辑:张桔)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