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民为何还是贷款难?

2016年02月22日 10:41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谈建平

  【农村金融时报】

  现在老百姓的金融服务需求与以前有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下,是否所有人都能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和产品带来的便利?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有没有跟着老百姓的需求变化而调整?以前金融服务覆盖不到的地方,现在有没有健全起来?

  春节前夕,《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回到老家江苏省江阴市农村,看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也感受到老百姓对现在的金融服务改善的欣喜——特别是在以前金融服务覆盖不到的农村,业务量几十倍的增长,服务“盲区”不再,方便快捷,是每个人最直接的感受。在这里,普惠金融不是一句空话,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走到每个人身边,金融的便利确确实实惠及了更多人。

  同时,记者看望了几家家庭农场主,了解到一边是农民迫切的资金需求,另一边却依然是融资难。农民贷款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相当的可抵押物。虽然地方政府推出政府主导的惠农贷款项目,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联手,为家庭农场提供金融支持。这个项目创新之处,是农民无需抵押和担保即可获得贷款。但是,惠农创新之举仍然难解农民“贷款难”。

  记者了解到,家庭农场目前在江苏蓬勃发展,总量已有上万家。这些新型的农村生产组织,急需资金支持。为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各地试点推出无抵押贷款,并由相关部门对有备案的家庭农场进行贷款推荐,最终获得贷款的寥寥无几。

  贷款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审核过严。记者找到一份审核标准,除了购买指定保险外,还要求农场主年龄在25岁至60岁,具有常住户口或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年以上,经营农场一年以上,无不良社会或商业信用记录,等等。除去这些前提条件,最关键的一条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实地查看农民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才能考虑贷款。

  作为贷款方,银行与政府、保险公司也有顾虑。项目推出时考虑了风险控制问题,地方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再加上保险的介入,形成了三方风险共担。一旦农户无力还款,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按照比例分担。不过这一机制也是“双刃剑”,由于政府参与赔偿,不得不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担心出现大面积“死账”,所以推动时显得十分谨慎。

  江阴市某金融机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过,他们对每一个农场都进行了实地考察,“有些农场的场地、设备、管理都不到位,我们怎么敢放贷?”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因无力还款导致的风险问题,但三方共担风险,也让每一方都格外审慎。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