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午评:沪指跌1.17%险守2700点 主力资金依旧维持谨慎

2016年02月03日 11: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3日讯 在外围市场再度走弱的影响下,今日A股大幅低开,沪深指数低开幅度均超过1%,两市早盘呈现出弱势震荡格局。盘面上热点较为零星,仅国资改革、地产等少数几个板块表现较强,板块内个股分化也较大,相对昨日的普涨行情,市场人气有所下滑。

  盘面上,房地产、深圳国资改革、航天军工、锂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

  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报2717.5点,跌1.17%,成交812.3亿元,深成指报9555.63点,跌0.58%,成交1284.6亿元,创业板指报2063.35点,跌0.58%,成交383.57亿元,两市半日20只非ST股涨停,共计成交2096.9亿元。

  分析认为,总体来看,市场在触及2638低点后短期并没有再创新低,显示出市场多空双方已有一定分歧,市场虽在近几日有所小幅反弹,但成交量仍旧无法有效放大显示出主力资金依旧维持谨慎,因此对于反弹幅度不宜太过于乐观。同时目前处于年前最后一周这个关口上,投资者活跃程度明显降低,因此市场在此期间维持区间震荡的概率较大。对于节前行情,建议仍维持多看少动为主。

  【消息面】

  1、财政部:2015年全国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地方政府赤字5000亿元,同时新增政府地方专项债券1000亿元。

  2、央行再进行1000亿元逆回购。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60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6%;进行400亿元人民币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4%。

  3、两市融资余额微升,止步22连降。截至2月2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288.4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62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692.59亿元,增加0.13亿元;两市合计8981.05亿元,增加4.74亿元。

  机构热议

  天信投资:外围市场的暴跌导致今日早盘市场受到波及,但是市场并未如前期股指那样出现暴跌,反而低开之后在2700点位置出现较强的支撑;虽然市场的资金量依旧处于净流出的状态,但是出现的是前高后低,流出趋缓的走势。再结合技术指标完全形成一致性的支撑,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市场趋于乐观,外围市场的暴跌不会改变市场存在的红包行情。经历早盘市场对外围的暴跌进行消化后,午后市场或许迎来变盘机会。

  巨丰投顾:市场底部逐步明晰,但大盘近期采取进三退二式的反弹,操作难度极大。投资者切莫轻易追涨,当关注成交量的变化,一旦放量上攻,则建议抄入有业绩保障的超跌股。

  海通策略:2月2日地产新政显示管理层的多项政策目标中,稳增长仍重要,这将缓解市场对增长破位的担忧,继续跟踪两会中政策动态。日本央行开启负利率,欧央行再次释放宽松信号,美国3月加息概率下降。当前市场构筑中期底部的概率正在加大,类似15年8月底-9月底,不断积蓄能量。策略建议,绝对收益投资者可以再等待更明确信号,相对收益者保持高仓位,低仓者可逐步加仓。短期超跌股与地产新政受益股活跃,中期市场将更加注重基本面,围绕“十三五”寻找转型方向业绩更确定的方向,如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型消费等。

  A股市场板块及个股涨跌幅排行

  

   

  外围指数 

  截止发稿时

  指数名称   最新价   涨跌额  涨跌幅

  恒生指数   18885.84  -561.00 -2.88%

  日经225指数  17194.17  -556.51 -3.14%

  韩国指数    1885.64  -20.96 -1.10%

  澳大利亚指数  4892.80  -100.52 -2.01%

  道琼斯指数   16153.54  -295.64 -1.80%

  标普500指数  1903.03  -36.35 -1.87%

  纳斯达克指数  4516.95  -103.42 -2.24%

  德国DAX指数  9581.04  -176.84 -1.81%


(责任编辑: 刘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