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蒲田青花欲搅局高端砚石市场

2016年02月01日 11:03    来源: 南方日报    

  蒲田青花砚。

南方收藏眼

 

  近期,在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故乡——肇庆,突然有业界人士开始讨论一种叫蒲田青花的“新”砚种。青花,与金线、鱼眼等一直被行内人士视为识别和认定老坑、坑仔和麻子坑此三大名坑石料的重要线索,因而,有部分藏家把蒲田青花认为是三大名坑之外的又一珍贵品种。

  蒲田青花产自哪里?其石质与端砚界公认的名坑之首老坑的品质所差几何?日前,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并且在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专家陪同下,专门采集 优质老坑和蒲田青花样本,提交广东省地质局珠宝鉴定中心检测,以期为收藏者拨开迷雾,对这一新砚种探个虚实。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蒲田青花曾被当作老坑石料出售

  刚到砚村,常与当地石农和砚商打交道的肇庆市奇石根艺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一匡便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听老人家说,在日本人眼里,蒲田青花料是比老 坑料更为珍贵的砚石品种,因而,在日本侵华时期,他们专门派兵封锁出产蒲田青花的坑口,疯狂采掠,并将石料运回日本。而肇庆炎黄文化研究会所编的一本端砚 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里边亦提到,在端砚市场上,一直有商家用恩平磨刀石冒充绿端石,而用小湘蒲田青花来冒充老坑。

  “既然能够用来冒充老坑的砚石,那说明其品质必然不会离老坑太远。”肇庆制砚老艺人杨桂麟则告诉记者,民间甚至有过一句民谚:“蒲田青花气死老坑。”

  不过,虽然业界人士说得如此之神,记者却并没有在网络找到有关这一石种的其他资料,倒是在当地的一些砚石市场上,看到一些打着“老坑”牌号出售的砚台,有行家在侧告诉记者,“这其实就是蒲田青花料,根本不是老坑”。

  那么,这一仅在民谚和老一辈艺人口述史里边频繁出现的石种,到底产自哪里?在当地一位石友向导黄先生的引领下,记者日前与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一行专家,开启 了上山探寻蒲田青花砚石遗址之旅。沿着肇庆端州区与高要交界地柑树村的一条机耕路,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就进入了北岭山深处的野柑坑。然后,记者跟随专家徒 步沿山谷小溪逆流而上,一路都可以看到小溪里边堆满了各种乱石、鹅卵石。向导告诉记者,这是以前的人采挖砚石的时候遗落下来的山石和废石。

  在半山腰的瀑布大水潭边,出现了一个小丛林,向导带着大家来到一个作废很久的旧坑口。据说,这就是当年日本侵华时期掠夺砚石资源的旧址,这一带正是蒲田青 花的产地。在黄先生的指导下,大家在乱石堆中仔细寻找,果然找到了几块石质细腻的小石料,在场的行家拿在手里仔细打量了好久,认定这就是所谓的蒲田青花 料。

  在端砚收藏界,青花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花纹,一块砚石如果带有这种花纹,就意味着其比较名贵。这有点类似于金线、银线和鱼眼等石料特征一样,是业内人士辨别 老坑、坑仔和麻子坑这传统三大名坑石料的主要线索。杨桂麟向记者解释,青花其实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呈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湿水方能显露。《宝砚堂研 辨》里边提到:“鉴别端石,以青花为最佳。青花,石之细纹也”。《砚赋》则记载:“占领滴青花一语,以证古砚青花子石,然只云有青点如筋头大,其点如碧玉 晶莹”。而根据制砚的老艺人的经验,有青花的端砚石确实质细腻、幼嫩、滋润,有蕉白、青花、火捺、石纹,酷似老坑,可作坑种标。为此,他们把青花视为砚石 之精华,是实用与欣赏的统一体,甚至把有青花的端溪砚称为青花砚,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里边,记载青花特征的句子比比皆是。

  “从我们获得的一些蒲田青花料的样本来看,这类石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上面有许多这样的青花。”当地的端砚收藏家、肇庆市奇石根艺盆景协会会长陈肇雄因而也判定,蒲田青花料是堪与三大名坑相比的优质石料。

  三大名坑领航高端砚石市场

  实际上,在当前国内的硕石市场上,流通着上百种不同种类的砚石。除了传统的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四大名砚之外,红丝砚、易水砚、黄雀砚、贺兰砚、徐公砚等其他地方名砚在市场上和文化界亦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虽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但是却被业界称为四大名砚之首。根据史载,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 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 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那么,端砚在石质上的优越性,到底有哪些具体的量化指标可以证明比其他石种好呢?南方日报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按照文化界的通识,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 因而,一块砚台在下墨、发墨方面的速度和质量,被确认为衡量这块砚材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言以蔽之,下墨是墨从墨块到砚台的过程,而发墨则是墨里边的碳分 子和砚台上的水分子相互融合的过程。”长期关注砚石市场,家藏了100多方各类名砚的收藏家高鹏飞对记者表示,用优质砚台发出来的墨就像油一样,用肉眼就 可以观察到其在砚中生光发艳,用毛笔蘸写,墨水随笔旋转特别流畅,这在水墨画的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至今仍在使用研磨出来的墨汁进行书画创作的著名山水画家、广州美院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院长刘书民对好砚台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认为,下墨讲求 快慢,发墨讲求粗细,但两者同时又是矛盾的,下墨快的砚台发墨往往比较粗,而发墨好的砚台下墨比较慢。谁能够把这两者的优势结合得最好,那它一定是品质最 佳的砚台,必然受到使用者的喜爱。尽管随着工业墨汁的普遍使用,砚台作为文房用具的实用功能已经逐步退化,但是,既然是砚台,下墨和发墨的速度和质量,依 然是判断其优劣的重要指标。

  为此,有机构曾经对四大名砚里边石质较好的端砚、洮砚、歙砚这三大石种的下发墨情况进行了检测对比。根据检测结果,端砚的平均摩氏硬度为2.9,洮砚为 3.1,歙砚为4。石材硬度较软则砚石显空隙率小,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从而达到很好的发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较硬则显示矿物较软者稍粗、粒间间 隙稍大,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下墨,下墨与发墨本身是矛盾体,好的砚质要恰好能够调和矛盾,就是要细而不滑,涩而不粗。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大石质名砚 中,端砚硬度较软,所以发墨更好,而歙砚硬度较硬,所以下墨更好。

  在端砚里边,三大名坑出产的石料被业界公认为是石质最好、价值最高的,不仅因为其石质柔软细腻,而且因为其储量有限。特别是最近几年肇庆当地政府管理部门 实施封坑限产政策以来,这三大名坑的石料在市场上的叫价也是水涨船高。陈肇雄就告诉记者,一方好的老坑砚台,在实际交易中可以卖到十几万元,而其他差的石 种几十块都没人要。

  紧随三大名坑之后的是宋坑、梅花坑、斧柯东、白线岩等,在这之外的砚石品种长期得不到市场重视。长期观察和研究砚石市场的文化学者赵粤茹就曾经表示,买家 努力追求三大名坑,事实上市场提供不了这么多的三大名坑,于是就产生了供求错位。为了达成交易,维持生计,就容易有商家在端砚坑口问题上含糊其词,甚至把 其他坑口说成三大名坑进行销售。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普遍不被收藏市场认可,被冠以“杂坑”身份,有如庶出,贴上了“廉价”“低档”的标 签,缺乏正确的宣传,认识不足,它们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检验结论与实用效果存差异

  那么,目前在市场上行情“蠢蠢欲动”的蒲田青花料,到底在石质上与老坑端砚有何区别?它是否真的像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堪比老坑?南方日报记者专门向当地业 内人士采集了两块在各种坑口里边质量相当的老坑和蒲田青花样本,委托广东省地质局珠宝鉴定中心进行专业检测。根据该中心提供的分析检验报告,两块样本都属 于灰褐紫色粉砂泥质板岩,其中,老坑石样本的矿物组成是,绢云母10%,石英15%,泥质矿物60%,不透明铁质矿物15%。而蒲田青花石样本的矿物组成 是,绢云母14%,石英15%,泥质矿物55%,不透明铁质矿物15%,此外还有1%的绿泥石。从粒状对比来看,蒲田青花石样本除了绢云母比老坑石样本略 粗外,其他成分颗粒粗细程度基本相同。“对这个比较需要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比对结果只是就这两份样本的情况来说的,采样有局限性和随机性,并一定能够代表 整体;二是这一细微差异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人体视觉和触觉在常态下并不能感觉到;三是磨墨必须依赖颗粒,因而这一细微差异在实用价值上到底对哪一个 样本是优势,需要使用者在实践中去对比分析。因为下墨与发墨之间有个黄金分割点,这个点到底在哪里,现在还没有科学的测量。”负责这项检测的该中心主任项 贤彪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换句话来说,砚台并不是越细或越软就越好,至于细到什么程度、软到什么程度为最佳,暂时还没有科学数据标准支持。因此,这个还要 依赖更多的样本去分析总结。

  检测报告还揭示,蒲田青花石料上的青花纹,是绿泥石这一矿物成分的表征。

  对于市场人士把青花、鱼眼、金线等当作鉴别三大名坑的重要线索。业内人士也存在多种看法,在杨桂麟等一批老艺人看来,只有三大名坑的石料都有这些特征,因 而,据此去判断名坑的坑口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赵粤茹等一些学者则认为,这是非常片面的。譬如金线,根据他的研究,有些其他砚石也会出现这一表征。而这次 广东省地质局珠宝鉴定中心的检测则证明,是否有青花纹,要看这块砚石里边是否含有绿泥石。不过,这些学者并不否认,有青花、鱼眼、金线的石料不仅稀缺,而 且确实石质都普遍比较好。

  在广东省观赏石协会的有关专家看来,整个端砚的资料非常丰富,或许在三大名坑之外,确实还有更好的资源没有被发现和利用,建议业内引进专业机构对现有资源 进行科学采样,通过比对分析,让其他优质石料的应有价值在市场上得到体现,他们不再需要靠冒充三大名坑来获得藏家的认可。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