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股民操纵期货合约遭罚没逾340万元 一股民股吧发帖造谣被罚15万元
1月15日,《证券日报》记者从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证监会对两项违法违规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包括“胶合板1502”期货合约操纵案、1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对獐子岛涉嫌信披造假案件展开核查。
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证监会日前对陶暘、傅湘南二人操纵“胶合板1502”期货合约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1140444元,并处以2倍罚款,罚没款合计3421332元。同时因两人操纵不活跃期货合约价格的操纵手法,影响了胶合板期货品种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发挥,情节较为严重,证监会对两人分别给予3年和5年的期货市场禁止进入措施。
证监对1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作出行政处罚,该案中,当事人刘钦涛于2015年6月2日晚间在东方财富网股吧的“中国南车吧”发布标题为《东莞证券针对5000万以上VIP的风险预警》的帖子,称东莞证券通知其客户周四之前把所有仓位调整到半仓以下,能空仓就空仓,预计周四、周五出重大利空,该消息引发大量网友关注。经东莞证券自行排查,并经证监会稽查核实,没有发现东莞证券向客户发送上述通知,所谓“东莞证券针对5000万以上VIP的风险预警”是刘钦涛编造的虚假信息。证监会决定对当事人刘钦涛责令改正并处以15万元罚款。
对于近期有媒体报道多人联名举报獐子岛“2014年收获期虾贝绝收事件”并非因自然灾害,涉嫌信披造假。邓舸表示,证监会已关注到相关媒体报道。獐子岛“2014年收获期虾贝绝收事件”曾引起市场各方高度关注。证监会于2014年11月份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核查,经核查,未发现公司2011年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并于2014年12月5日将公司“巨亏”事件的核查及处理情况对外发布。
此次媒体报道后,深交所立即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作出书面说明并对外披露;证监会立即启动核查程序,对此次媒体报道反映的相关情况展开核查,一旦发现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予以查处。同时证监会提醒,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一旦发现任何机构和个人利用传播媒介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证券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证监会将依法予以查处。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