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私募榜:股灾后净值涨7倍 前十再现昔日冠军
◎每经记者 杨建
2015年A股市场经历了牛市的欣喜、熊市的恐惧以及震荡市的迷茫,对证券类私募行业而言,这是历经考验的一年,也是收获颇多的一年。记者注意到,徐翔被调查后,2015年的私募冠军争夺战更加扑朔迷离。
在私募江湖,高手也是“大隐于市”。在私募排排网推出的2015年度私募榜单中,私募黑马“象舆行思源1期”以423.06%的收益率居首。不过,格上理财数据中心在1月13日晚上推出的2015年度私募榜单显示,近半年未在托管平台公布净值的华银精治旗下“华银精选”产品净值浮出水面,最终以1403.07%的超高收益超越“象舆行思源1期”,摘取年度私募冠军。
股灾后净值涨7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格上理财统计,阳光私募行业2015年平均收益38.01%,同期 沪深300 指数上涨5.58%,创业板指大涨84.40%。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华银精选”业绩爆发期在下半年,股灾前该产品2015年收益为85.31%,但股灾后其业绩持续爆发,涨幅达711.09%。据格上理财了解,华银精治主要做一二级市场联动投资,对于看好的投资标的,公司一方面会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另一方面也会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记者注意到,公开资料显示,华银精治成立于2007年,业务范围涵盖私募基金管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定向增发、股权激励、财经公关等。该私募以国内著名的证券战略分析师丁洋任投资总监,长期在国内证券市场为机构主力大资金运作的操盘高手成为经营核心,对资本市场有丰富的运作经验,此外2013年5月华银精治在前海股权交易所成功上市。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华银精治资产旗下投资组合中有1只重仓股今年翻10倍,下半年最高涨幅近800%;另有3只个股涨幅超过5倍。另据透露,其2013年开始布局“ 金证股份 ”,持有期间该股最高涨幅超过15倍,2015年最高涨幅近500%。
丁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采用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公司持股高度集中,尤其是对看好的个股进行重仓持有,持股期间会做波段操作。在2015年的操作中,对市场热点把握较好,包括军工、互联网金融以及2015年下半年的VR题材都把握住了,同时也较好地规避2015年市场两波下跌,所以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前十再现“旧人”
记者注意到,前期备受关注的“象舆行思源1期”在2014年8月成立之初表现一般,后来从2014年11月起净值一路上冲,净值达到1.7元左右。此后2015年上半年的一波牛市行情,令“象舆行思源1期”5月底净值达到5.6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一波反弹行情,该产品净值再度大涨到近9元,随后市场处于反复盘整中,11月底净值为8.96元。
在上半年牛市中名声鹊起的倚天投资总经理叶飞,由于在股灾中未按纪律操作,其管理的明星产品倚天雅莉3号出现了近40%的回撤。在经历了前期的起起落落后,叶飞奋起直追,截至2015年12月31日,倚天雅莉3号收益为333.9%,荣登三甲之列。叶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机会依然在成长股,他也会坚持自己“快枪手”的操作风格。但以后的操作会严格遵循纪律,会更加合规。
泽泉投资旗下的“泽泉景渤财富”2015年的收益率为251.50%,排名靠前。与“华银精选”相反,该基金收益主要来源于股灾以前。截至6月12日,该产品2015年收益为236.40%,股灾以后近6个月收益仅为4.49%。据格上理财了解,泽泉投资核心人物辛宇系民间派出身,操作手法较为激进。2015年上半年基本为满仓运行,6月初意识到市场过热后开始降仓,股灾发生后一直空仓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私募的业绩排名打破了“只见新人笑”的怪象,几个“旧人”在一番沉沦之后,于2015年再度崛起。2011年私募冠军上海呈瑞投资也东山再起,经历团队大换血等风波后,其元气似乎已经恢复,2015年其旗下的“永隆精选投资基金”收益率达206.72%,排进前十。
此外,另一位再度崛起的“旧人”是新价值投资的罗伟广,2009年新价值旗下产品粤财新价值2基金曾以190%的收益问鼎当年冠军。在2014年下半年行情中,新价值旗下多只产品把握住牛市行情,2015年全年业绩表现较为优异,旗下产品卓泰2号基金取得240.85%的收益率,也进入年度私募前十名。
(责任编辑:康博)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