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对接三货基
微信上最流行的红包和零钱即将上线新功能,今后“零钱”可以通过对接货币基金坐享“钱生钱”,首批上线对接的是易方达、华夏和汇添富三大基金公司旗下三只货币基金。
刚刚过去的2016元旦跨年夜,微信红包收发量高达23.1亿次,比2015年除夕的10亿次高出一倍多。对超过6.5亿的微信用户来说,抢红包、转账、AA收款、消费退款等应用积累的钱都放在“零钱”中,但“零钱”界面此前没有直接的理财功能和入口,“零钱”不能随时“钱生钱”。而“零钱”中的资金若想用于货币基金理财,则需要将“零钱”中的资金先提现到银行卡中,再进入“微信-钱包-理财通”页面,选择好货币基金后,用银行卡进行支付。
“零钱”理财就是把微信的“零钱”和理财通彻底打通,让大家可以直接用“零钱”里的资金购买微信理财通产品,这个春节用户收到红包后用红包直接理财便捷性将大大提高,实现红包增值。零钱理财的便捷性还在于它取出方便,一天有三次快速取出机会,可以应对突发的发红包等用钱需求。
其中,“零钱”理财首批上线产品分别是易方达易理、华夏财富宝和汇添富全额宝三只货币基金。
好买财富统计的近200只同类理财产品中,上述三只产品收益率遥遥领先。2015年易方达易理财、汇添富全额宝和华夏财富宝的全年收益率分别达到4.09%、4.08%和4.07%,易方达易理财的年度货币基金收益率更胜一筹。
“零钱”理财功能不仅立足于目前“零钱”中的数百亿存量规模,意在撬动数亿红包用户,增加“零钱”对微信用户的黏性和吸引力,吸引更多资金放在“零钱”和“零钱”对接的货币基金上,做大做强零钱理财市场。(常仙鹤)
(责任编辑:康博)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