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浙江财经大学完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6年01月11日 16:39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近来,中央高层先后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管理顶层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章论述城市管理人才培养重要事项,鼓励高校设置城市管理专业和开设城市管理课程,体现出党中央对城市管理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期待,城市管理人才必将产生旺盛需求。城市管理专业是浙江财经大学因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新形势需要而举办的新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多学科融合、多专业支撑、多层次办学的城市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我国目前唯一拥有城市管理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为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该校较早探索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新路,近期更是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相继推出新举措,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整合学术资源,构建完整的城市管理专业国民教育体系

  以城市管理为主干学科,建立一体化、多层次人才培养学历教育体系。中央《意见》指出,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城市管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专业化,需要管理干部在理念、体制、机制上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引领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病的治理离不开高度专业化、科学化的手段、技术和方法,需要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掌握城市管理的现代科学技术。浙江财经大学从十年前的政府监管学科开始探索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形成城市管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一体化的学历教育体系,该校与住建部共建“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立由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教授为主任、校长李金昌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王俊豪教授为副主任的博士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博士生导师团队由来自住建部等国家部委著名专家以及该校顶尖师资组成,精心指导博士人才培养工作。以此为依托,整合学校应用经济学优势学科,成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培养高端城市管理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以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为龙头,搭建城市管理、管制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等高度融合的学科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明确提出“五个统筹”,“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城市发展规律要求城市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城市管理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由浙江省特级专家王俊豪教授领衔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特色学科发挥了龙头作用,凝聚了学校相关优势学科,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城市管理人才。该校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郭建鸣教授在该学科下增设城市管理二级学科,在硕士点建设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还充分利用MPA教育资源,在培养方向上分设城市管理方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城市管理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相得益彰,丰富了人才能力结构。

  以城市管理为主干,构建城市学知识链完整、专业技能相互支撑的城市规、建、管专业群。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半,未来将进入“重管轻建”阶段,《意见》指出,要“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该校不失时机地整合相关师资和学术资源,成立城市发展与管理系,大力发展城市管理专业,在教学上打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实现师资共享。该系主任杨雪锋教授先后多次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城市管理专业调研,多次组织专家和专业教师讨论修订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校外专家,特别是实务界的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凝练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导向,构建科学研究、智力服务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体系。该校在人才培养注重特色凝练,明确以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管理为主要培养方向,全方位聚合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以王俊豪教授领衔的“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专业师资积极响应协同创新单位的理论需求,承担极具现实性的课题研究任务,比如,王俊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创新体系研究”在人才培养上硕果累累,先后培养出城市管理博士研究生10多名,硕士生30多名,青年学术骨干教师近10人;罗亚蒙教授主导完成的国家住建部批准立项09-R3-4项目《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首次确定了我国城市管理科学概念体系并提出了我国城市管理大部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基础框架构想;杨雪锋教授完成了杭州市城管委“杭州市城市管理指数研究”、“杭州市城市管理市民评价调查分析”等课题,正在承担杭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杭州市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编制项目”、杭州市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等;参与罗亚蒙教授领衔的“宜居城市评价实践应用研究”项目,其他教师还主持的项目有“台州市建筑泥浆处置技术研究”等。在项目服务的过程中,吸收研究生和本科生大量参与调研,深度接触实际问题。该校还专门成立“浙江财经大学PPP研究中心”,通过大量的社会服务实践培养市场急需的城市管理行业性适用人才。

  以“双能型”师资为骨干,打造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兼具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卓越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障。该校城市管理系提出“双能型”师资,即既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又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要求教师理论顶天、实践立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同时要求关注现实,培养本土情怀。该系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双进双培”工程,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双进”就是“基地精英进课堂、专业教师进基地”;“双培”就是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实习导师的理论素养。两支队伍素质的提高共同保障学生素质提升。该系主任杨雪锋多次联系杭州市城管委、开发区城管办以及台州市城管局等部门,制定实习操作手册,针对师资培养的具体措施有:到有关城管部门或基层政府管理机构“挂职”、“兼职”;鼓励教师参与基地的课题调研和管理咨询工作;将教师的实践能力训练纳入基地建设计划,建立教师在基地顶岗锻炼的规章制度等。

  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探索具有“一基双能”和“一体两翼”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一基”就是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双能”就是作为城市管理技能、实操技能。“一体两翼”就是“文武兼备”:“文”要能“说”会“写”,“武”要能“用”会“算”,就是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智慧城市管理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该系主任杨雪锋教授通过广泛学习借鉴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该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城市管理专业是以管理学、经济学、规划学为基础,以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科学理论为核心,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体现出“经济为要、社会为体、生态为基、空间为域、历史为根、文化为魂、智慧技术为器、管理技能为用”的基本要求。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材体系,编写《城市运行管理现代技术概论》、《城市科学导论》、《城市营销》等教材;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建立城市管理课程案例库。

  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两分一集中”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两分”就是:前三年分阶段、分散化开展,即:大一,集中参观、分组讨论,开展“专业认知实习 ”;大二,社会调查、分散实施,开展“城市社会调研”;大三,创新创业、分头实践,开展“城市管理见习”。所谓“一集中”,即:大四: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开展“城市管理综合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城市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条件,组织学生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发区城市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参观学习。让实践部门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讲解城市管理的运行情况,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逐渐对城市管理产生兴趣。与杭州市城管委建立紧密的教学合作联系,拟组建城管执法学员中队,协助执法队员做好工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该系与“和谐城管网”合作,让学生参与全国城管信息搜集和编辑工作;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该系对新生班33位同学布置一项具有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分别重点关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管理情况。通过短时间的参与和实践,学生很快就获得了对城市管理的内容、职责范围以及现实中存在的不足有了初步认识,丰富了专业教学的素材。

  强化专业意识,探索城市管理专业教育新路子

  以专业教育为抓手,构造学生“认识城市、理解城市、管好城市”的认知框架,引导学生树立城市管理的职业理想。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新专业,城市管理还不为社会所熟知,新生入校后,专业认知度还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该校城市管理系发动全系老师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措施,全员参与,探索新生专业教育新途径。把新生专业教育贯穿大一整个学年,是该系培养学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共识。按照学校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新生入学之初开设一门《城市管理专业导论》课程,课时15学时。该课程由系主任杨雪锋教授主讲,通过“城市管理是什么、学什么、跟谁学、怎么学、将来干什么”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对专业认识有了初步认识。不过,对于一个新兴专业而言,仅靠这15个学时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有必要在课外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并且贯穿大一整个学年。

  邀请城市管理业内专家为学生讲授城市管理发展实践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描绘职业前景,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著名城市管理专家罗亚蒙教授多次来校与学生交流,为学生开办题为“职业城市管理师的光荣与梦想——立志成为市长管理城市的专业操盘手”的讲座,为困扰学生就业方向的忧虑解惑,并为每一位同学签名赠送其专著《罗亚蒙说和谐城管》。杭州市城管委规划处朱建明处长为学生开设了“城市管理的认识与实践”,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城市管理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逐步树立城市管理职业使命感和自豪感。

  以第二课堂为重要渠道,课内课外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专业教育,全方位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全系老师积极参与新生专业教育,每个寝室配备寝室导师,关注学生思想变化;系里组织新生举办“设想大学四年的我”,交流讨论四年学业规划和职业理想。每月定期举办专业讲座,本学期以来,专业教师和社会导师一共举办四次讲座,主题有“专业、学业与职业”、“大数据如何助力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中的社会调查分析方法”等,多角度强化专业认知,有效地稳定了学生专业思想,也对大学学业规划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该系后续还将在第二学期举办4-5次专业讲座。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目前尚未发现学生有转专业倾向,学生专业认可度大为提高,学习目标逐渐明确,学习兴趣也日渐浓厚。新生专业教育讲座活动开展也产生较好的社会反响,先后被多家中央媒体报道。(浙财大)


(责任编辑: 臧允浩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