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铁矿石:转入阴跌模式

2016年01月11日 08:03    来源: 期货日报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铁矿石主力合约1605于历史低点快速拉升,至当月末甚至一度触及11月中旬以来的高位。然而元旦过后,铁矿石一路振荡下跌,上周五更是大幅跳水,价格下行趋势愈发明显。预计铁矿石本轮反弹已基本结束,但短期内仍存在一定的支撑,快速下行难期,或转入阴跌走势。

  港口库存持续累积

  自去年6月下旬开始,港口铁矿石库存自此前20个月以来的低位持续攀升。数据显示,1月8日,全国41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为9648万吨,较12月11日大增439万吨。其中澳矿4577万吨,增加147万吨;巴西矿2424万吨,增加280万吨;贸易矿2862万吨,增加2万吨。从以上数据可知,在本轮反弹期间,铁矿石上游供应非但没有收缩,反而在持续增加,供应端并未给矿价上涨提供支撑。

  进一步考虑后期供给,12月28日—1月3日当周,澳洲铁矿石发货总量为1385.2万吨,周环比减少298.5万吨,发往中国1025.8万吨,周环比减少411.2万吨;巴西铁矿石发货总量为683.17万吨,周环比减少57.48万吨。受多个港口部分泊位相继检修的影响,上周澳洲发货量仍将下滑,不过到周末时各港口检修已经结束,泊位作业基本恢复。外矿港口集中检修,自然也考虑到了中国春节前需求下滑的因素,故发货量减少的现象不会持续,且随着未来需求的同步下滑,短期可能发生的货物偏紧现象也将得到缓解。

  截至1月8日,国内大中型钢厂进口铁矿石平均库存可用天数为24天,较12月11日的21天增加3天。受本轮矿价反弹刺激,钢厂矿石采购意愿有所提升,再加上此前钢厂铁矿石库存本就处于2012年9月以来的历史次低水平,两大因素共同引发了近期的补库现象。

  然而随着矿价反弹势头的逐渐消失,再加上矿石原料库存已回升到年度平均水平,在年底终端需求持续萎缩的背景下,钢厂囤货意愿有限,未来仍将保持随用随采的低库存策略,补库行为难以持续。

  钢厂减产进程不断推进

  铁矿石本轮反弹得以持续,主要原因在于贸易商蓄水池作用的再度发挥。由于市场情绪转暖,贸易商拿货意愿有所提高,导致钢厂现货库存降低,进一步刺激了钢价反弹。然而利润回升阻碍了钢厂的减产进程,随着年前下游需求持续萎缩,贸易商订货也更加谨慎,钢材“价涨量不增”的现象愈发明显。后期钢厂成材库存将会持续回升,再加上社会库存逐渐积累,钢材销售的量价压力均会不断增大,倒逼钢厂进一步减产,并对铁矿石需求形成压制。

  目前,铁矿石现货贸易尚处于供需两弱的紧平衡状态,大宗商品市场亦整体维持振荡格局。不过,黑色系前期利多已经基本出尽,一旦市场情绪转向,新一轮下跌行情或将就此开启。操作上,可布局空单,但须轻仓长持,以规避日内行情大幅波动的风险。(作者单位:永安期货)


(责任编辑: 蔡情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