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房企打响股价保卫战 碧桂园推58亿回购计划

2016年01月11日 07:1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碧桂园控股日前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股价被显著低估,董事会决定回购最多10%的已发行股份,按照公司最新收盘价计算,涉资约58亿元,这也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股票回购计划。

 

  ◎每经记者 区家彦

 

  面对股票市场的不淡定,部分资金实力强劲的龙头房企纷纷通过回购股权抵御“空军”袭击。

  千亿房企之一的碧桂园控股(02007.HK)日前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股价被显著低估,董事会决定回购最多10%的已发行股份,按照公司最新收盘价计算,涉资约58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也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股票回购计划。

  国金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黄立冲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万宝之争”让越来越多的房企大佬意识到了股价低迷对公司控制权的“威胁”。在股价低迷期回购股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回报,扭转股价下行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股东的控制权,增加外来资本的敌意收购成本。

  公司称股票价值被低估

  根据碧桂园1月8日晚上发布的公告,公司有意行使于2015年5月20日股东大会上授予的授权,回购公司股份。记者了解到,根据当时的授权,碧桂园可回购最多22.58亿股的已发行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作为典型的家族式企业,碧桂园的股权结构一直高度集中。截至去年年中,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杨惠妍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为53.6%,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为9.9%,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如果上述股份回购计划全部执行,碧桂园的剩余流通股占比将下降至22%。

  碧桂园于公告中表示,董事会注意到股票价值被显著低估。经评估后,公司相信以现时的财务资源进行回购股份,仍然能维持稳健的财政状况以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2007年登陆香港联交所的碧桂园,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公司在招股时公开发售获得255.7倍超额认购,市值在当年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但随后股价一直震荡下行,按照1月8日的收盘价计算,碧桂园的市值仅为689亿港元,动态市盈率仅为4.57倍,明显远低于万科A(29倍动态市盈率)、绿地控股(24倍动态市盈率)、中海地产(7倍动态市盈率)等其他几家千亿房企的估值水平。

  “碧桂园选择在这个时候实行股份回购计划,显示出相对于低迷的股价表现,管理层对公司的业务前景充满信心。”辉立证券房地产分析师陈耕向记者表示,碧桂园在去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进度不如预期,一度令投资者担忧其能否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公司最终超额完成销售任务,打消了投资者的忧虑。此外,碧桂园计划将其物业管理与教育业务在A股分拆上市,随着A股重启IPO,如果分拆成功将直接有助于提升碧桂园的股东价值,加快公司的转型步伐。

  1月6日,碧桂园公布未经审计的年度业绩,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的12个月,碧桂园连同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401.6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153万平方米;其中,碧桂园权益所有人应占的合同销售金额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分别约为1244.5亿元及1950万平方米。

  按照3.05港元的最新收盘价计算,如果成功回购22.58亿股的碧桂园股份,公司需要耗资近69亿港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公司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公司现金储备为272亿元,加上公司在去年下半年宣布200亿元境内公司债的发行计划,充裕的现金足以支持碧桂园实现股票回购计划。

  回购提振股价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与H股指数持续下行。尤其是2016年新年以来,上证指数一周内跌幅达到10%,恒生指数同期跌幅达到6.67%,作为权重板块的地产股,同样无法幸免。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上市房企先后通过回购、股东增持等方式稳定投资者信心,以求扭转股价的下行势头。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恒大地产斥资数十亿元回购股票,公司在2015年7月宣布再增加占总股本10%的回购额度。万科也在2015年7月推出百亿回购计划,包括旭辉控股、泰禾集团在内的上市房企也试图通过股票回购提振股价。

  “当公司股价明显低于基本面的时候,如果上市公司的资金较为充裕,股票回购相当于将闲置资金返还给股东,提高投资者回报。”黄立冲告诉记者,上市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自家股票,显示出管理层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能抵御市场的不理性抛售,从而有利于公司合理股价的形成,迅速扭转股价下行趋势。

  历史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自2013年起恒大地产累计斥资超过100亿港元回购股票,公司2015年股价涨幅达到162%,成为港股中股价走势最强劲的内房股,同期碧桂园的股价涨幅仅为12%,这显示出在股价低迷期,股票回购对于市值提升具有重大的刺激作用。

  更重要的是,尽管万科与宝能系之间的股权争夺战胜负未分,但在资本为王的时代,越来越多房企大佬意识到,股价低迷对公司控制权的危害,回购股票是大股东捍卫股权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股票回购在国外经常是被视之为抵御敌意收购者的一项重要手段”,黄立冲认为,回购不仅能提高公司的股价,注销后还能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防止流通股大量流入到敌意收购者手上,从而给“野蛮人”造成更大的收购难度。


(责任编辑: 关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