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列为明年经济工作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一,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去杠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辅相成;在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守好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
杠杆率偏高制约当前经济发展
“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当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偏高,造成企业负担较重,地方能动性发挥受制。所以,要降低负债率,也就是去杠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模式使我国企业和地方政府习惯采用加大投入、扩大投资的办法推动发展。加上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使得企业自有资本金来源不足,主要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成本偏高。特别是前些年货币信贷环境宽松,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大量融资,如今经济增速、企业效益、地方财政下滑,债务负担更加凸显。
债务负担给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压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9月底我国社会融资存量中,只有4.30万亿元为股权类融资,其余为贷款、债券等债务类融资。如果按6%的平均利率计算,每年利息高达7.8万亿元。“这是很大的财务成本,比去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都高。”
债务负担制约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其中九成以上是通过非政府债券方式举借,平均利息成本在10%左右,每年利息支出就得上万亿元。
“去杠杆的过程,其实也是淘汰落后产能、重塑经济发展动力的结构调整的过程。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创造条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指出。
“双管齐下”去杠杆
“去杠杆,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壮大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新机制。”赵锡军表示。
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已经成为“去杠杆”的当务之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作出具体部署,完善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增加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数量。同时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等。
“大力发展股权类融资,为企业提供更多资本金,有助于降低杠杆率。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也能帮助企业控制负债成本。”王军说,降低杠杆率还要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执法,加速钢铁、水泥等严重过剩产能的出清。
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方面,债务置换正稳步展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
“把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长、低成本的债务,有利于分散还本付息,缓解地方压力。”赵锡军表示。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介绍,今年财政部向地方下达置换债券额度3.2万亿元,实现了对当年到期债务的全覆盖;被置换的存量债务成本从平均10%降至3.5%左右,预计将为地方每年节省利息2000亿元。截至12月11日,已完成当年99%的发行置换工作。
债务置换化解当前地方债务存量问题,而地方建设资金的长期募集需要依托新的机制。王军指出,一方面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要理顺,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PPP,吸引社会资金搞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增强风险意识主动化解风险
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经营遇到困难,金融风险抬头。必须要正视问题,及早化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从程度看,中国金融风险可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国家财力后盾坚强,不必恐慌。但从风险点上看,金融风险点不少,而且有新的情况,要高度重视,密切监测,逐步化解,严防产生传染和联动。”王军分析认为。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近50个月的负增长,使企业经营持续面临较大困难。不良贷款上升,压力正逐步传导到银行体系。今年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比2013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
金融混业经营的迅速发展,使得风险的传染性增强。当前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然而建立在分业经营基础上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很多空白点,下一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任务繁重。
一些非法集资行为,正在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外衣招摇撞骗。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让部分群众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也会影响金融稳定乃至社会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
此外,随着美联储近日启动加息,部分流入新兴国家的资金回流美国,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面临新考验,主要国家之间宏观政策的协调难度加大。置身全球经济体化中的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全球金融的新变化。
“期待2016年去杠杆能够取得积极进展,这样不仅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而且能够助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曾刚说。(记者刘铮、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