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空调业智能化大比拼 四大巨头上演"三国杀"

2015年11月30日 17: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国家提倡“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席卷几乎中国所有的传统行业。对于身处大变革之中的传统企业来说,危即是机,变革就意味着撬动既有行业格局的机会。而当今空调行业,就有上演这惊险一幕好戏的趋势。

  作为中国最早实现市场化的行业之一,家电行业被视为制造业转型的先驱。以空调业现状的竞争格局来看,抛开单纯市场份额不看,各大企业在智能化的竞赛非常值得关注。来自中怡康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智能空调数量从63款增长到241款,翻了4倍,预计智能空调产品会在2016新冷年实现爆炸式增长,市场销量也会激增。随着消费对智能产品需求向更高层次升级,智能化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硬件比拼。

  空调业向来有着“四大家族”的说法,格力、美的、志高、海尔这四个品牌瓜分了行业大部分的市场蛋糕。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空调业的四大巨头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智能化比拼中又上演了怎样的“三国杀”好戏?

  格力:手机背后的智能化路径

  说到智能化,格力最有名的一段经历,还是与互联网品牌小米的对赌。不过赌注刚下,格力就在对手小米所擅长的智能化上做出了不少尝试。一直走“专业化”路线的格力空调,今年大玩“跨界”,推出格力手机、做智能餐饮配送柜。此外,言必称空调的格力,还进行了晶弘、大松的多元化品牌经营,大胆涉足冰洗板块。其中,格力手机被格力代言人董明珠予以重托,在一次公开报道中,董明珠说,格力手机有三重作用:一是操控智能电器;第二是作为购物端口;第三是起到安防作用。

  暂不论格力手机能否带领格力电器在智能化变革中脱颖而出,就在今年9月份,格力所推出的画时代空调就重点突出了空调的艺术化和智能送风。

  美的:与小米玩跨界合作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在空调行业得到了完美应验。站在格力对面的小米,与格力的“追赶者”美的走在了一起。相比传统家电企业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在业务层面的合作,美的则表现得更为大胆。2014年,美的集团公告,小米12.66亿入股美的,双方将在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深度合作。不管是自行多元跨界还是资本跨界合作,推出什么样的智能化产品才是检验智能化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美的和小米的资本合作半年之后,双方合作的首款智能产品i青春真智能炫彩空调浮出水面。该产品通过小米手环与空调智能交互,可实现用户回家自动开机、离家自动关机、感测用户入睡后自动运行睡眠温度曲线、根据用户当天运动步数自动优化睡眠温度曲线等功能。美的的智能化由此款产品起步,今后还会有怎样的惊喜,值得业界期待。

  海尔:物联网概念后的自健康

  如果把物联网也算作智能化的一部分,海尔五年前就走在了行业前头。早在2010年4月,海尔集团就宣布,全球首台具有智能安防、远程运行监控、管理等功能的无氟变频物联网空调在青岛海尔空调研制成功。往前推有物联网概念在先,2015年,海尔还推出了智能化新品。在新冷年刚刚拉开帷幕之际,海尔发布“自清洁”的空调产品。自清洁智能空调主打“空调自己会洗澡”的自健康智能卖点。

  志高:从产品到生态圈的全面较量

  这里我们之所以把志高放在最后,是因为空调业的智能化大潮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志高,无论从产品,还是软件、平台、生态圈而言,志高都走在这个行业的最前列,是当之无愧的NO1。

  早在2012年,志高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云空调,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于智能空调与单一远程控制功能划等号的错误认知。因为这款被业界誉为“聪明空调”的志高智能云空调,可借助企业自建的全球云空调大数据中心进行企业、产品、用户三方的信息交互,通过云端技术进行点对点的服务,既会自己“看”病,在线实现自动诊断,杜绝胡乱收费现象,更让用户享受无忧售后。

  而就在今年9月份,志高所发布的智能王空调新品,凭借58项智能云空调功能和极致的用户体验,志高智能王一举创下世界最智能空调的世界纪录。对于智能空调至高点的占位,让美的、海尔等竞争对手有些无奈。从技术形态而言,一款产品集58项的智能化功能于一身,确实也做到了“前无古人”。

  更具行业意义的是,志高独创了智能云+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家电业互联网+的历史创举。在“智能云+生态系统体系”中,志高以“用户大数据+智能产品+硬件模块+开放平台”几大模块,全面建立智能云+生态系统。而在智能云+生态系统下,还将延伸出组织生态圈、资源生态圈、大数据生态圈、产品生态圈、平台生态圈、数据服务生态圈、价值生态圈等子系统,以全面促进企业从传统的家电制造商向数据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互联网+企业转型。通过平台的开放、共赢,志高将汇聚、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所有资源。

  由此看来,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各大巨头也是摩拳擦掌,但如果仅看已有的智能产品的布局,空调业“四大巨头”大有演变为“三国杀”的态势。俗话说,互联网的一年相当于传统行业的七年,在瞬息万变的智能化局面中,谁被残忍淘汰,谁又将弯道超车,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