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华鑫信托4号全额兑付 广发银行对列入债务重组方不满

2015年11月25日 09:22    来源: 证券时报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证券时报记者 王莹

  本息全额兑付,对于投资者来说,华鑫信托“融鑫源4号”违约风波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广发银行[微博]对其至今被列入“融鑫源4号”债务重组方颇为不满。

  广发银行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表示,“我行仅作为信托计划的代销机构,不承担信托计划的管理职责和投资风险。我行从未参与债务重组,亦未与华鑫信托或任何他人达成有关债务重组的共识。”

  本息全额兑付

  昨日,广发银行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公告称,截至11月23日,“由我行代销的华鑫信托融鑫源4号能源投资集合(查询信托产品),已本息全额兑付。”记者了解到,信托方资金全额到账之后,广发银行立即向投资者兑付了本息。

  华鑫信托“融鑫源4号”成立于2013年8月6日,募集信托资金共计2亿元。A类信托单位对应期限18个月,B类信托单位对应期限24个月。广发银行作为“融鑫源4号”代销渠道之一,为产品募资1.45亿元。

  今年8月6日,本应是B类信托单位运行到期日,但因融资方无法正常还本付息,信托计划被延期3个月至11月6日到期,将延期期限内投资人年化收益率由8.2%提高至10.2%。

  11月6日,由于融资方经营困难,该项目又不能按期兑付。仍未得到兑付金的投资者拉着横幅到广发银行门口维权,该风波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11月14日,广发银行首度发声称,“融鑫源4号”是由华鑫信托发起并主动管理,该行系此产品的代销渠道之一,并表示在得知不能如期兑付的情况后,紧急成立应急工作小组,积极督促华鑫信托履行主动管理职责。

  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11月16日下午,华鑫信托对该产品发布公告,表示已成立领导协调小组,由公司高管带领业务部门正在全力催收企业欠款。公告还表示,华鑫信托与广发银行、还款义务人等各方正协商解决方案。

  11月20日,宁夏宝塔集团公告称,“于2015年8月到期的2年期信托产品到期后,宝塔能源化工按与华鑫信托达成的约定进行了部分还款,余额部分由华鑫信托与代销机构广发银行启动了债务重组。重组履约过程中,广发银行终止方案,造成了投资人误解和不满。”还称,公司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全力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已经兑付全部余额。华鑫信托已经在20日向受益人分配合同项下全部股权收益款。

  对于上述说辞,广发银行颇为不满。广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根据我行与华鑫信托签署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监管规定,我行仅作为信托计划的代销机构,不承担信托计划的管理职责和投资风险。我行从未参与债务重组,亦未与华鑫信托或任何他人达成有关债务重组的共识。”

  2016年违约风险进一步加大

  融资方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宝塔石化集团,截至2012年10月,企业资产总额为103.99亿元,负债率为66.09%。

  母公司宝塔石化集团旗下共有29家子公司。据悉,因旗下子公司 宝塔实业 与施工方发生工程款纠纷,法院已冻结其银行账户资金837.9万元,之后,又冻结了宝塔石化持有该公司的1.99亿股。

  除了宝塔实业,宝塔石化集团及其他子公司,也多次陷入债务纠纷。2014年10月,珠海宝塔石化也曾出现3亿元信托贷款不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据用益信托统计,目前,与宁夏宝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相关,正在运行中的信托产品共有三只,均由长安信托成立发行。三款产品都属于非保本、自主管理型信托,并由宝塔石化集团作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出现了不少信托产品到期后的违约和纠纷情况。2016年随着更多非标类信托产品的到期,违约风险将进一步上升,信托公司将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此外,打破刚性兑付只是时间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更多重视风险因素,不能仅考虑收益。(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