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严防突击入股助长IPO腐败
11月18日,明星赵薇又大赚了一笔。随着中国创意控股18日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赵薇8天前的投资暴赚愈9倍,再一次扮演了“明星股神”的角色。
投资者不能不为这位“明星股神”的投资叹为观止。因为赵薇是在11月10日才以基础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中国创意控股公司的,8天后该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股价暴涨10倍,赵薇的获利超过9倍,获利近2亿元港币。应该说,赵薇在中国创意控股上大获全胜是“明星股神”投资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在香港股市上有——这暴露出了香港市场“基础投资者”制度的漏洞,在A股市场,类似于赵薇这样的“股神”同样也是频频出现。当然,表现在A股市场上就不是“基础投资者”,而是“突击入股者”。这堪称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
随着近期IPO的重启,IPO预披露率先拉开了序幕。据不完全统计,在近期预披露招股书申报稿的80余家公司中,至少20家以上存在预披露前一年内有新股东“突击入股”情况。据了解,A股市场的突击入股者,都有着强大的人脉资源,甚至是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沃特新材”的突击入股者黄昌华,是同在深圳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金信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当然,不论是香港市场的基础投资者还是国内市场的突击入股者,市场都是规定了一定的锁定期的。如根据目前A股市场的规定,发行前一年入股的股东锁定期长达36个月。虽然这一规定对于突击入股者是一个制约,但鉴于突击入股价格与上市后的市场价格存在巨大的价差,突击入股者最终得到的利益仍然是丰厚的。实际上,这样的突击入股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乐意的,但这对于广大投资者是不公平的。
如何改变突击入股对投资者不公平的局面?笔者以为,对于有突击入股现象的公司,或最近一次入股股东持股未满两年的公司,应该一律不接受其IPO申请。相关公司要提交IPO申请就必须清退突击入股者。此外,对于有突击入股现象但已上市的公司,除了执行锁定期的规定之外,还应调查突击入股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看其中是否存在IPO腐败行为。在目前中国股市高调反腐的背景下,绝不能让IPO腐败以突击入股的方式在中国股市里上演。
□皮海洲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