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银行理财提前终止潮再起 6次降息后已无高息产品

2015年11月17日 07:16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吉雪娇

  因为收益率的持续下跌,银行理财产品已不再是投资者的第一选择。然而,近两个月,多达33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的集中披露,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这一轮再起的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潮中,部分产品是由于理财产品资金绕道进入股市,因而在股市动荡期不得不加速“逃离”。而融资企业的提前还款,亦导致了资产端提前释放。在此情况下,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潮仍不会马上结束。

  33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清算

  9月份和10月份,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理财产品中,有33款提前终止。其中即包括股份制银行,也包括国有银行。

  今年二季度,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入市,如认购其他产品的优先级、对接打新基金等。然而,随着股市震荡的加剧,有关的产品非自愿提前中止的数量也大大增多。据银率网不完全统计,今年前8个月,有50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从收益水平看,提前终止的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低的为5.2%,最高达7.3%。

  然而,就在9月-10月,这一数字却出现显著上升。同样来自银率网的数据显示,9月份和10月份,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理财产品中,有33款提前终止。其中即包括股份制银行,也包括国有银行。

  记者对某股份制银行官网梳理发现,9月-10月间,其经公告提前终止清算的理财产品多达12款。在9月17号一天,更有惠益计划稳健系列16号22-26期共5款理财产品同日提前终止。其中,惠益计划稳健系列16号26期产品起息时间为2015年1月7日,原定到息时间2016年1月7日,委托管理期365天。不过,实际收益计算期则为253天 。

  总体来看,对于提前终止的原因,公告表示,“由于产品所投资的项目运作需要”。根据产品说明书,这5款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包括信托融资类资产(含信托贷款、信贷资产及其他)、债券、一级市场申购、货币市场工具等。

  而另一款睿赢系列1508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原定运行期间为9月1日-12月1日,然而,实际上,由于在9月7日提前终止,收益计算期仅为6天,作为一款起购金额100万元的理财产品,虽然年化收益率仍为5.8% ,但相比预计14661元的投资收益,显然已大幅缩水。

  连续降息导致整体利率下降

  之前有的银行为揽存做亏本买卖,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然而随着资金面回暖,银行揽存压力减少,加之目前整体利率下降,于是选择提前终止高收益理财产品。

  “由于近期A股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股票大幅下跌,导致该信托单元净值跌破预警线,在次级投资者追加保证金的情况下仍有较大的投资风险,为保护优先级投资者利益而提前终止。”对于10月22日“乾元-鑫安利得2015年第1期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某国有大行发行做出了如此解释。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募集资金受让的信托单元优先级受益权,主要投向正是两大交易所股票、封闭式基金、ETF以及LOF基金等流动性较好的证券。

  而这也成为6月股灾以来,银行纷纷选择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近两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提前清算数量的显著上升背后,另一个新的重要因素亦在隐现。“今年以来,央行进行了5次降息,目前贷款利率已经明显降低,对于资产质量优良的融资企业而言,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更低成本的资金,这也促使其选择提前归还之前的债务以降低成本。”有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以一款于2015年9月2日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其在运作过程中投资标就是对承租人山西兆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应收租金债权,且资金投资于应收账款的比例为100%。

  此外,有分析人士坦言,之前有的银行为揽存做亏本买卖,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然而随着资金面回暖,银行揽存压力减少,加之目前整体利率下降,于是选择提前终止高收益理财产品。“不论银行为何提前终止理财产品,银行还是出于安全角度保证了投资者的本金和投资期间的收益。”

  事实上,虽然银行有权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但记者了解到,一般提前终止的多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附带提前终止条约,一旦挂钩标的走势触发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产品提前终止条件,则产品自动终止。

  不过,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应该还会有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陆续提前终止。一方面,之前银行理财资金做配资业务的资金还没有完全撤离,如若股市继续下跌可能还会有产品提前终止。另一方面,在央行持续的降准降息下,融资方债务置换提前还款还可能会继续出现。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卓翼科技终止重组      2015年10月28日
  • · 股价增发价倒挂 10月多公司终止定增      2015年10月28日
  • · GQY视讯终止资产重组      2015年10月22日
  • · 中国中期终止收购国际期货      2015年10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