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玩新花样 15万存300天得Iphone6S
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博取较高收益是大多数投资者的初衷。然而,并不是所有理财产品的收益都是以现金形式体现,还有可能是实物。昨日,记者走访发现,个别银行为了博人眼球,以市场上最热门的手机来抵收益,15万元投资300天即送Iphone6S手机一部。
热门手机上市,时常引发抢购热潮,有价无市、一机难求让粉丝“饱受煎熬”。现在,距离Iphone6S在国内正式发售还有一周时间,不少“果粉”已经迫不及待在网上预定,想第一时间拿到。精明的商家也从粉丝身上看到了商机,个别银行为了吸引储户的目光,为使客户在新机上市时轻松获得热销手机变换花样推出“先机理财”产品。
“买理财得豪礼,实物收益Iphone6S。”昨日,记者在西安一家银行看到了这样的宣传语。仔细询问才得知,9月22日—25日,在该行柜面及微信银行购买15万元投资周期为300天的理财产品,即送Iphone6S(64G)手机一部。
“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后的几天内便可拿到手机,产品到期后归还本金。”浦发银行小寨支行工作人员表示,理财到期后只有本金并无现金收益,理财收益就是这部最新款Iphone6S手机。当问及销售情况时,工作人员坦言咨询的顾客挺多,但是在他们支行并没有客户购买。
收益换手机,“果粉”此举是否明智?记者查询发现,Iphone6S(64G)手机在官网预购价是6088元一部。按照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5%计算,15万元投资300天可以获得收益6164元。也就是说,理财收益换手机,投资年化收益不及5%。
记者随机采访了8位市民,有2位年轻人表示可以接受银行另类营销方式。但是,大多数投资者通过计算和比对发现,和普通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并无大异。“现在银行理财收益均在5%左右,等于是拿自己的收益买了一部手机。”市民小李表示,银行营销手段推陈出新无可厚非,如果能给客户更多的收益和实惠,才能抢占先“机”。
相关报道
另类理财产品淡出市场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使得理财市场逐步迎来“大资管”时代,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大增加。推出的另类投资标的理财产品不仅包含各种白酒、红酒还包括手表、钻石、瓷器、字画,甚至连影视都成为了投资的对象。
昨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银行,并未发现这些挂钩实物的理财产品在售。某银行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国家禁止“三公消费”后,高端消费也得到遏制,一度炒作过热的高端白酒、红酒,以及书画、玉器等投资市场逐步降温。另一方面,目前通胀受控,投资者对于持有实物以抵御通胀的心理已经快速降温,获取实物收益的偏好逐渐降低。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另类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失去吸引力淡出了市场。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