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有钱难找“如意郎” P2P资金错配假标盛行

2015年03月14日 07:33    来源: 广州日报    

CFP供图

  “现在优质项目太难找了。”广州市一家P2P企业中层对记者吐苦水说,很难找到优质且能够出得起高息的项目,导致虽然能从投资者募到资金,但是很难找到将资金投向哪些项目,而业内多位人士对记者直言,P2P作为网贷平台,严格意义上应是信息中介,但是事实上自建资金池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由于优质项目难找,资金错配、自融等情况屡见不鲜,部分P2P甚至将以贷款为由募得的资金投向信托、资管理财产品等渠道。

  文、广州日报记者潘彧

  现状:

  有P2P自建资金池

  继网贷行业龙头,中国平安旗下P2P(点对点网络借款)平台陆金所被爆数亿元坏账后,评级机构大公对外发布公告,决定将陆金所由大公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预警观察名单移入“黑名单”。大公认为,陆金所目前存在多个问题,其中包括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涉嫌建立资金池等。

  网贷行业资深人士李锡对记者表示,如果真正做纯信息中介平台,撮合借款方和贷款方,由于没有网贷在其中进行风控,可能造成更高的坏账率。

  而另一位金融业内专业人士“主要的盈利,一是自用部分产生的投资收益,二是通过后续资金来弥补前续本金。”其表示,这两种情况都加大了平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另一位P2P行业中层人士坦承:“现在投资者很多,但是优质的贷款项目很少。”其介绍说,该公司属于国企和银行双背景的平台,给出的利率成本10%左右。我不知道很多平台利息高达15%以上,投资者人数是我们的数倍,怎么会每天都有大量标的发出,私下认为,很有可能涉及建构大量资金池,虚构标的,短贷长投的现象。

  前述金融业内人士也表示,自融资金的投向大都为房地产项目。由于资金没有合适的贷款流向,部分平台甚至将资金投向信托、资产管理、同业拆借、股市等方面。

  由于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资金池、资金错配、自融等灰色地带均难以受到监管,稍加不慎,便有可能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红线。

  趋势:传统行业仍将不断介入P2P平台

  基于各种乱象,李锡认为,2015年,P2P平台的倒闭和违约将成为常态。“2013年~2014年是P2P高速发展的时期,前期贸然进入行业的不规范企业经过一两年时间资金链出现断裂,倒闭很正常。我预计2015年全年最终倒闭的平台将在三成至四成左右。”

  而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关建中发表署名文章表示,预计今年将有60%的网贷债务人信用破产。

  李锡同时表示,2015年将是百花齐放的年代,“会有很多传统金融和传统行业介入P2P行业。

  而壹宝贷总经理罗浩杰也表示,从广州市数据来看,P2P平台去年年底仅为50家,但同时,有50余家平台正在筹建之中。其预计,年底广州平台数量将翻番超过百家。

  策略

  1

  看平台信息披露是否有瑕疵

  如何判断一个平台或者项目是否属于资金池项目?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焕权表示,资金池一定是通过虚假项目来做的,“因此如果平台的标的信息披露有明显瑕疵,很有可能是资金池项目。”

  其打比方说,如果借款标的为房地产开发这种周期较长的行业,但是借款的期限仅有两三个月,基本都是长标短借,可能会涉及资金池内的资金错配。

  其同时表示,如果信息披露本身不真实,作假的手段可能非常完备,就能从信息披露中找到端倪。

  而李锡则建议,如果有可能,投资者应该去考察一下项目本身的真实性。“比如说房地产项目融资,可以去看看是否真有这样的项目,建设开工的情况等。”

  策略

  2

  大额投资需分散 上门考察

  吴焕权表示,对于大部分没有风控判断能力的人而言,分散投资是另一个规避风险的良好手段,“比如说数十万元,投资在一家平台的风险肯定大于分散投资在十家平台,至少某一个平台出了事,不会损失掉全部的本金。”

  业内人士建议,相比平台信息披露,上门考察风控团队是更加靠谱的方式。

  “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是否有完整的风控团队和项目团队,风控团队的从业背景,表达能力,他们的风控手段等,一般来说,风控团队尽量找有专业金融背景,而在风控手段上,有抵押比没有抵押的要更加靠谱。”

  监管:

  新规即将出台

  在监管层面上,P2P监管真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重视,“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正在起草讨论中,也跟业界进行了多次沟通,应该不久就会跟大家见面。

  “我个人认为,监管措施对于资金池不会是一棍子打死,而是会对资金池给予监管,为了将搞自融、诈骗、庞氏骗局的人清理出行业。”李锡表示。

  而如何降低P2P的坏账率,消除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讨论热点。全国政协委员徐钧健在提案中提出,要探索建立网络借贷信用评价体系。其建议,应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评价和管理体系,允许P2P网络借贷公司在遵守保密协议及取得客户授权的基础上实时查询,并允许P2P网络借贷公司将客户逾期以及违约信息上传到信用评价和管理系统中完善信用记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出台后,互联网金融行业肯定将迎来一波洗牌,“个人更看好那些用大数据来进行征信的公司。”。

  不过,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焕权则认为, 对于P2P平台而言,大数据的介入“绝对是将来的趋势”。但是,中国不缺数据,缺数学模型的引导,“对于很多规模较小的平台而言,以大数据的形式来运营,不如发挥股东业务,专注于专业市场。”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钱难找“如意郎” P2P资金错配假标盛行

2015-03-14 07:33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