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联手保价 橡胶利多支撑有限
自9月底以来,持续走低的沪胶期价不但触痛天胶生产商的成本底线,也点燃国外胶农不满情绪。为了缓解产胶国压力,近来东南亚植胶大国动作频繁,其中泰国已率先行动出台扶持措施,而且还积极拉拢他国达成价格联盟。受利多因素刺激,上周沪胶慢升模式转为急速拉涨姿态。不过笔者认为,在利益驱使下的价格结盟,虽能共苦却难同甘。胶价低则五国同心,价格高同盟则会分崩离析。因此胶价持续走强缺乏坚实基础,昨日沪胶期价承压回落已然暴露出这一弱点。
面对危局 产胶国抱团取暖
在胶价长期处于跌势环境下,企业原料库存周期缩短,采购心态趋于谨慎,进货节奏不断放慢,导致上游胶农销售困难,割胶积极性下降。当下正处在东南亚产胶旺季,面对低迷的胶价现状,无助的胶农只能将怒火转向产胶国政府。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本月10日,包括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哥伦比亚和国际橡胶集团在内的主要橡胶生产商聚首商议后宣布将不会以低于目前价格(150美分/千克)的水平出售橡胶。由于上述产胶国的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70%以上,因此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抑制橡胶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不过需注意到,上述五国同盟仅达成避险胶价进一步走低的共识,却没有提及一旦胶价走高以后,同盟关系能否延续的问题,这无疑给未来同盟瓦解埋下了隐患。
利益驱使 结盟虽同苦却难同甘
此次五国被迫结盟的大环境有两个方面:其一、产胶国新增供应不断增加,而全球经济放缓需求潜力却不足,导致天胶供需长期失衡,胶价持续走低逼近割胶成本线;其二、四季度是东南亚的产胶旺季,政府为了缓解胶农不满情绪只能做出行政干预表态。由于五国均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下,因此抱团取暖意识较强,容易共患难,且结成价格同盟后,设定胶价底线有望给各自带来两方面好处:其一、遏制胶价继续走低,令政府手上的存胶不再贬值;其二、胶农割胶亏损程度下降,反对政府呼声减弱。
在全球天胶高产周期下,设定高价且限量供应虽能解决温饱,但难以获得超额利润。如果胶价企稳反弹走高之后,五国同盟关系便会发生破裂。因为同盟是为了“保命”,不得已而为之之举,而胶农植胶割胶是为了图利,尤其是在供应过剩的格局下,惜售只会便宜竞争者,无法令自己获利。所以同为卖胶竞争者的产胶国结盟只是为解一时之困,而非长期共同行为。如果胶价持续走强,势必将诱发同盟瓦解,出现产胶国争相割胶抛售的景象。
弃割减产是假象 毁树才是去产能王道
在五国同盟采取的保价举措中,有一部分是仰仗限产(放弃割胶而非毁掉橡胶树)。由于目前胶价低迷,胶农割胶积极性较低,甚至出现弃割。不过需明白的是弃割带来的产量下降是短暂的,而毁树引起的产量回落却是长期的。前者供应弹性较大,而后者供应弹性较小。一旦遇到胶价反弹,前者会立即释放产能,而后者却能长期挺价。换言之,作为去产能的手段唯有毁树,弃割作为产胶国的保价手段只会给同盟瓦解留下隐患。
从历次产胶国同盟对胶价影响结果来看,多数会在短期内从心理层面对胶价起到拉抬效应,但却无法从长期根本上改变胶价持续走低的趋势。此外,价格同盟在其他行业也出现过,煤焦钢同盟、PTA产业同盟,无不因价格低而抱团取暖,却最终因价格稍有反弹而分崩离析。因此怀着愿共苦而不愿同甘的产胶国,联手结盟保胶价之路不会长久。
(责任编辑:宋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