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电商"卖保险"引质疑 难避道德风险涉嫌违规
如果你在超市、农贸市场买的水果以次充好,由保险来理赔,你觉得怎样?近日,水果电商天天果园在北京地区试点所谓的全国首款“水果险”,号称能为其它商家的问题水果等值“理赔”。对此,保险专家认为,保险产品必须由有资质公司销售并向监管部门备案,这种“类保险”产品属于打擦边球,涉嫌超范围经营。
“如果您是我们的VIP客户,您在其它渠道买的水果有问题,我们公司会等值理赔。”天天果园客服人员对记者说。
近日,天天果园在北京地区试点国内首份“水果险”。该公司官方微博称,首批“水果险”赠送给截止到9月1日消费满3000元的VIP用户。用户领取保险后,在线下渠道,像地摊、菜场或商场超市购买水果,遇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不熟不新鲜等任何问题,均可获得天天果园等值现金赔偿。赠险有效期3个月,每人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0元。
客服人员介绍,理赔手续很简单,如果客户买到问题水果,只需拍照发布微博@天天果园说明情况,3天内,等值保额以现金充值形式返还给用户。
“水果险”一经推出,就引来热议。CBD上班族王先生认为,不管怎样能为别人家的伪劣产品提供担保,挺有意思,愿意尝试一下。家住朝阳区松榆里小区的家庭主妇李燕则认为,这相当于给VIP客户一个为期3个月的优惠券,买到问题水果就“退钱”。“首先,3000元的消费门槛太高了,其次,总感觉电商企业卖保险有点不可信。”
“虽说叫个"险",其实相当于送钱。”天天果园官方微博如此“澄清”,显然也是为了回避保险的争议。
天天果园联合创始人赵国璋接受采访时称,“水果险”实际上是公司“48小时免费退换货”用户保障政策的扩大版,并非常规理解的“保险”,公司也没和任何险企合作,只是认为这种服务在提供保障方面比“保险”更便捷和实用。理赔方面不会去设置过多的辨别条件。
专家说法
“类保险”难避道德风险涉嫌违规
“比如我跟水果摊老板合作,拉一帮托儿,跟淘宝刷单一样,每天每个人都说买了几百块水果,然后就说烂了,找"水果险"索赔,这个保险如何识别交易的真实性?如何识别水果的腐烂和变质?如何识别退换货?如果不可能,那就是坑爹了。”资深电商人士鲁振旺认为,“水果险”只是代金优惠券的噱头,当然,某种程度上也算保险。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郭丽军对记者说,保险的准确定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水果险”虽然是赠险,但实质上替别的商家提供担保,消费者也的确有相关需求,它已具备了保险的部分要素。“但肯定不是正规保险,所有保险产品必须由有资质的保险公司销售,并向保监部门备案,我认为"水果险"是在打擦边球。”
郭丽军认为,首先,“水果险”这种叫法会误导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其次,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显然不在普通电商企业的经营范围之内,涉嫌超范围经营。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