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流动性即将面临年中考验期
自4月下旬以来现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国债期货延续上涨走势,这波上涨主要原因是资金宽松以及一级市场交易火爆带动二级市场交易。
从4月份以来,现券收益率曲线短端变化有限,中长期利率压低幅度较大,用10年期-1年期国债陡峭化指标表示,收益率利差已从4月初110基点以上的历史中性水平迅速下滑至4月底70基点附近,5月初下降至60基点附近,曲线持续平坦化,说明长端利率下降幅度大于短端,表明市场乐观预期驱动长期利率阶段性回落。但上周银行间现券利率大幅反弹上行8-16基点,开始修复前段时间利率曲线“过度平坦化”。
普遍乐观的市场流动性将进入考验期。自4月份以来,由于资金面持续宽松,7天回购利率持续下行,这成为近一个月来国债期货呈现上升格局的主要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本周进入5月中下旬的财政存款缴款季,年中季节性流出不断累积,央行总量放松尚未出现,资金面开始进入敏感期;另一方面,外汇占款在目前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的情况下难有大幅增长,每年的5、6月份流动性会季节性收紧,资金面过度乐观预期将步入考验期。
一级市场交易热情带动二级市场利率下行。近段时间一级市场利率债发行状况火爆,中标利率往往低于市场预期及二级市场,中标倍数普遍在2.5倍以上较高倍数,成交利率不断下行。拉长久期策略已成为各机构获取短期资本利得回报的普遍策略。随着5月份以来利率的不断下行,机构对流动性缓和预期乐观,机构对利率债需求旺盛,一级市场利率下行带动二级市场走强。因此,在债市回暖氛围下,机构纷纷采取拉长久期策略,此前被冷落的中长期债需求也开始复苏,带动中长期利率不断下行。不过由于债券收益率的加速下跌使得获利回吐压力渐增,上周机构追涨意愿有所减弱,新债配置热情有所降温,现券亦暂时失去走强的推动力,国债出现短期调整,市场心态趋于谨慎。一级市场配置需求在降温后能否很快恢复,将是影响后市走向的重要因素。
上周五,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被媒体称为“127号文”,旨在对商业银行同业非标渠道进行规范。2013年就曾出台过“8号文”目的就是为了抑制“非标”资产的迅速扩张。目前市场情绪上仍对“127号文”的出台保持乐观,对国债形成短期利好,短期看这个文件对债券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短期对债券产生直接影响的焦点,还是宏观层对于今年剩余时间经济企稳的政策力度。
当前债市多空力量暂时趋于平衡,当前基本面底部企稳,利率曲线易上难下,本周起市场将逐步进入缴税高峰期,对资金面的影响程度值得关注,我们对本周国债期货走势持震荡看法。
(责任编辑:宋沅)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