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T+0打折了 银行反攻大打“随时提现”牌
“一有入账就将钱转入余额宝赚取收益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因为需要使用的时候2小时内就可以赎回,总体还是挺便捷的。”对于零售业主李茂而言,这样的习惯或将面临改变。
4月26日下午,打算赎回8万元支付货款的她惊讶的发现,预计到账时间却变成了28日,“只能跟供应商这边申请延期了。”
保持高度的流动性,同时拥有较高的收益,曾是“宝宝”们最大的筹码。然而,继理财通在月初调整赎回规则后,24日,支付宝也延长了大额资金的赎回时间。互联网“宝宝”为何纷纷收紧取现口袋?
分析人士指出,“T+0”只是互联网公司与货币基金公司共同设计的新玩法,但在巨大的垫资压力下,不得不回归“T+1”的主流。
互联网理财:“T+O”遭遇垫资压力
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对接的货基总规模已逾7300亿,这意味着即使按照5%的比例计算,这些互联网“宝宝”们仍然面临着超过365亿的兑付压力。
近日,支付宝发布公告称,自24日开始,转出日累计超过5万元的,将默认为普通转出,在转出时间上,若用户在工作日当日15点前申请转出,则在下个工作日24点前到账,也就是T+1;而当日15点后转出的,则必须在下两个工作日24点前方能到账,也就是T+2;此外,非工作日提出转出申请,也会在下两个工作日24点前方能到账。
与此同时,记者从支付宝方面获悉,余额宝对每日资金转出次数也进行了限制,每天转出到银行卡的次数限3次,但转出金额不限次数。而转出金额与余额宝消费金额将共享限额,每日5万元,每月20万元。
而早在4月初,理财通方面已率先调整了赎回规则,将原来的T+0改为有条件的T+0或T+1,甚至是T+2。一向以流动性和收益率所向披靡的“宝宝”们先后对流动性涉限,一时也引来众多猜疑。
事实上,“T+0”的赎回方式是互联网大佬们与基金公司共同研制下的新产物,不过,T+0也意味着基金公司和平台双方巨大的垫资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在“T+0”到账的要求下,每100亿元的货基需要基金公司自行垫资10亿-20亿元左右。即使是客户结构较为分散的情况下,该比例也在5%左右。
一季度末,阿里巴巴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获得净申购3559.33亿元,规模达5412.75亿元;微信理财通对接的华夏财富宝和汇添富全额宝、百度百赚和百度百赚利滚利对接的华夏现金增利和嘉实活期宝,规模也分别达到822亿、26亿、960亿和118亿,总体来看,“BAT”对接的货基总规模已逾7300亿,这样意味着,即使按照5%的比例计算,这些互联网“宝宝”们仍然面临着超过365亿的兑付压力。
银行:趁势加快到账时间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证券等多家银行推出的类余额宝产品,也可实现“T+0”赎回。
Wind资讯数据显示,一季度基金净申购比例高达86.90%,但是在大部分货基较大规模增长的同时,一些新成立的货基和部分保证金货基遭遇大规模净赎回,如易方达易理财货基与大成现金增利A基金,遭遇赎回的规模均近九成。
另据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称,微信理财通之所以会对日赎回金额设限,也是由于涉及资金垫付问题。而在特殊时点中,由于当日赎回资金过大,没有垫付资金,理财通还出现过暂停赎回的“乌龙”。
分析人士认为,在愈来愈大的“盘子”与随之递增的赎回压力下,对于互联网货基而言,“未雨绸缪”似乎成为不二法则,给大额赎回“T+0”逐步设限也在意料之中。
事实上,在“宝宝”规模的日益庞大下,基金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在客户体验与成本控制上做出的制衡;而瞄准这一契机,打出“随时提现”的传统银行们,正在趁势反攻。
其中,中信银行拟推出的“薪金宝”则悄然加快了到账时间。记者了解到,“薪金宝”产品,不仅打出了“申购赎回全自动”的招牌,同时可直接在ATM上取现。
而此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类余额宝产品,也可实现“T+0”赎回。
投资者:“宝宝”簇拥者渐理性
近期“宝”类产品收益率遭遇连跌,带来了不小心理落差的同时,也令投资者的热情逐步降温。
面对“宝宝”的垫资压力以及收益率的下降,以及银行业的反攻,投资者对于互联网理财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前,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不确定性消息的频发,已令警惕的大众投资者们“闻声”而动,不少人提前将“宝宝”中的钱支取了出来,进行观望。而近期“宝”类产品收益率遭遇连跌,带来了不小心理落差的同时,也令投资者的热情逐步降温。
家住府青路的陈女士表示,“我余额宝中有近6万元,在年初一度收益在10多元,但是现在基本每天都在走低,现在只有7元多了,每个月等于少了100元左右。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我会考虑下其他的投资渠道。”
毫无疑问的是,此消彼长下,不少关注理财产品的市民开始重新衡量“宝”类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利弊,调整购买理财产品的侧重点,这似乎为银行突围形成了难得的契机。“得账户者得天下”,这一理念正在被银行们深入落实。业内人士称,除了满足随时提现需求,银行理财产品也纷纷拿出了高收益率。相比与当前互联网“宝宝”赎回期的限制,以及徘徊在5%边缘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而言,无疑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