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28家预披露 发审会重启料晚于预期
4月18日深夜,证监会网站公布了28家IPO排队企业的预先披露材料。细细咀嚼这些企业情况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变更上市地,其中尚有部分创业板公司。
4月18日深夜,证监会网站公布了28家IPO排队企业的预先披露材料。细细咀嚼这些企业情况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变更上市地,其中尚有部分创业板公司。
对于此次预披露,市场给予高度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发审会重启在即,事实上,受理材料之后还有多个环节才到发审会,IPO相关工作的进展可能依然晚于预期。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处于存量IPO排队企业消化期,不宜高估未来市场扩容的压力。
部分企业变更上市地
据统计,28家企业包括16家上交所拟上市企业、4家中小板拟上市企业和8家创业板拟上市企业。
这28家企业并不是新面孔。据数据统计,之前的审核状态有14家为落实反馈意见中,有14家为初审中。其中出现创业板企业超出市场预期,曾有投行认为因创业板相关办法正在修改之中创业板公司的预披露将赶不上大部队。
相比之下,这28家企业中,沪市的拟上市企业更多,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企业对上市地点进行了变更。投行人士称,企业变更上市地点主要是由于政策发生变化,这也有利于缩短排队时间。
此前证监会在发行监管问答中明确,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沪深市场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中国证监会审核部门将按照沪深交易所均衡的原则开展首发审核工作。据了解,目前上海主板和深圳中小板适用的法规和发行条件完全一样,但此前两所之间约定按企业发行股数多少划分上市地。这种做法不尽合理,需要进行调整。尊重企业自主选择上市地的权力,符合市场化和法制化原则,有利于沪深交易所提高服务效率与能力。
后期预披露料有序进行
根据新的IPO审批流程,正式受理后即安排预先披露。而18日晚间仅披露28家企业情况远远少于市场预期,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披露家数较少部分原因在于一批排队企业尚未递交材料,所以没有按程序启动预披露。
但也有排队企业透露,已于上周四晚按照监管部门规定上报了全部材料,但仍未出现在预披露名单中。投行人士认为,由于确认递交材料齐全尚需一段时间,预计预披露会有节奏地进行,此次公布的预披露名单只是首批,后续可能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预披露正式发布。
分析人士还指出,IPO供需平衡问题受到监管部门重视,当前进入存量IPO排队企业消化期,而存量企业未来撤单的可能会增多。
截至4月17日,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有606家,其中上交所企业有165家,深交所中小板企业有226家,深交所创业板企业有215家。上交所中止IPO企业有11家,中小板中止IPO企业有13家,创业板中止IPO企业有16家,合计40家。今年以来,终止IPO企业达31家。
发审会重启时间表未敲定
分析人士指出,发布预披露材料并不意味着发审会将立刻重启,更不意味着过会企业数量的增加和新的企业获准上市,IPO再一次重启的进展可能低于预期。
4月16日,证监会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自去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一直按照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正常推进首发申请审核工作。因在审企业需要补充最新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目前还没有召开首发企业的发审会,相关工作进展略晚于前期预计的工作进程。
随着企业补充材料工作陆续完成,具备条件的企业将按照正常程序推进后续审核工作。召开首发企业发审会前5天,证监会将依规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上会企业名单和会议日期等。此前,证监会微博曾发布监管问答,建议企业合理把握申报时间,鼓励企业通过新三板挂牌、境外上市等其他方式融资发展。
本次28家企业预披露材料公布之后,有观点提出,这一“半夜鸡叫”的行为与此前“进展略晚于前期预计”的说法前后矛盾。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受理材料之后还要经过反馈会、见面会等环节才会到初审会,通过初审会之后才进入发审会环节。当前补年报工作还没有完成,发审会重启的最终时间表并没有敲定,实际上依然是晚于预期。另外,过会企业需要补年报,最终拿到核准文件的时间点可能也晚于预期。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