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反转动力不足
经济日报北京4月8日讯(记者 谢慧) 受天气回暖和开工季正式到来影响,国内期市主要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企稳回暖,黑色产业链商品上周整体延续反弹势头,其中铁矿石周涨幅达3.46%,截至上周五收盘,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I1409涨2.28%报808元/吨,成交量66.8万手,持仓量减少3万手至50.9万手。“近期受下游钢材现货继续趋稳,政府推出温和刺激政策的带动下,铁矿石市场较为坚挺。”银河期货分析师张媛表示。
现货市场经历一轮补涨后,全国主要城市铁精粉价格小幅上调,目前钢厂按需采购、产品出厂价下调,市场氛围整体平稳。“当前各地开始实施节能减排及结构调整政策,但对产能缩减作用还比较有限。”方正期货认为,未来铁矿石供给量将增加,后期供需均衡价格料将回落,伴随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或将出现一波上涨行情。
“不过,考虑到目前港口库存仍居高位,若矿价进一步上行,或促使更多高价买入的现货流入市场。”张媛认为,截至4月1日,北方六港到港量为1002万吨,较前一周回升230万吨,到港量的回升使得港口压力仍然存在,因此矿价上行阻力较为明显,短期有望保持偏强整理走势。
从供需方面来看,钢铁协会统计显示,今年1至2月份,全国生铁累计产量同比增加23.3万吨,而同期国产铁矿石产量同比增加704.9万吨,进口铁矿石量增加了2653万吨,同比增长了21.8%。铁矿石资源供应增量明显超过国内炼钢生铁增产需求,超量进口铁矿石都形成了库存,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局面或进一步加剧。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1至2月份累计产量分别为11672万吨、13080万吨和1657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2%、1.7%和4.9%,远低于2013年同期增幅7.1%、9.8%和7.5%的水平,且3月中上旬,粗钢日产量为209.6万吨,旬环比下降0.04%。
后期随着天气转暖,国内市场进入钢材需求旺季,二季度钢铁生产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但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其产量增速已明显下降,加之前期利空因素很大一部分程度已得到释放,未来受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持续高位、铁矿石融资风险加大、钢价低位运行以及钢铁主业大幅亏损等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反弹空间有限。
(责任编辑:蒋诗舟)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