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追问:三大公共资金“去哪了”
一直以来,一些公共资金去向不明广受诟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审计厅副厅长李心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时表示,今年将专项审计社会抚养费,迈出破冰之步。事实上,变身“神秘资金”的何止社会抚养费?20亿公交卡押金、上万亿房屋维修基金……这些资金几乎都收得爽快明白、用得糊涂、花得艰难,钱都花哪儿去了?
条例已出台多年,可这些神秘资金的来源、去向、保值增值情况,却依然和我们“躲猫猫”。信息公开如同挤牙膏般挤一点、来一段,不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王名委员建议,应把历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转用到帮助失独家庭,并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比如将这些钱纳入公募基金会的管理范围。“这些钱来自于民,老百姓有权知道它们在哪、用于何处了。”
朱征夫委员说,不仅要追问这些钱往哪儿去了,从标准的制定,到过程的公开透明,还应横向覆盖所有资金,纵向形成整体链条。
专家还建议,想要解决维修资金审批时间长、想用用不了、利息跑不赢CPI等问题,应改进资金托管方式,让资金“躺着挣钱”,还利于民。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