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紧张压制债市交投
继上周二(19日)7天逆回购之后,在上周四(21日)和本周二(26日)央行分别进行了例行的14天和7天逆回购。但由于本周到期量较大,且有缴准等因素影响,央行加大逆回购的投放力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局面。从实际的资金利率来看,26日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仍然处于4.76%的绝对高位,交易所拆借利率继续保持在6%以上,而银行的协议存款利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实际资金操作来看,银行间的资金拆借难度仍然较大。
基本面方面,汇丰PMI初值、发电量等数据显示经济仍然稳健。近期国债和信用债利率的高企开始让部分投资者关注信用风险。反映在债券市场上,资金面的紧张仍然压制了买卖交投,整体来看短端成交比较活跃,中长端交投谨慎。但自上周三(20日)10年国债招标利率大幅高于二级市场水平之后,市场的紧张心态反而逐渐平稳,国债和金融债的成交利率呈波动下行态势。不过信用债收益率的下行速度不及利率债,所以信用利差反而快速扩大,并达到或接近今年来的高位。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 郑义萨)
(责任编辑:蒋诗舟)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