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用债“缩量”背后

2013年11月03日 07: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随着钱荒的退潮,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极度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三季度资金面仍然难言宽松,整体保持了稳中偏紧的态势。从目前央行较为谨慎的货币政策操作风格来看,四季度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可能难以改变紧平衡的格局。

  不过,三季度宏观经济增速稳中有升,GDP、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升至7.8%和10.1%,今年上半年的经济下滑趋势已经得到扭转,为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基础。从月度数据来看,出口、进口、投资、消费增速均加快,其中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由1-6月份的20.1%小幅升至20.2%,但通胀水平有所上升。

  在此背景下,三季度信用债券发行支数、规模均较二季度有所下降,而净发行额下滑更为明显。此外,二级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样大幅减少。统计显示,三季度各类信用债券共发行610支,环比下降25.5%,规模共计8636.0亿元,环比下降12.5%。截至9月30日,未到期信用类债券存量规模为89093.1亿元,较一季度增长3.8%,较去年同期增长35.2%。从二级市场交易情况来看,三季度信用债的交易规模为19251.6亿元,环比下降63.4%,较去年同期减少58836.8亿元,同比下降75.3%。

  从信用债券的供给面上看,三季度净发行额仅有3262.6亿元,不仅环比下降34.8%,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缩水了近6成。其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发行成本上涨。

  首先,监管层对城投债的审批趋严以及对地方政府的审计使得城投类信用债发行量大幅减少,整个三季度城投类信用债的净发行规模仅有1485.8亿元;其次,发行成本的上行也导致企业发债动力减弱,由于6月份以来信用债收益率持续向上调整,信用债相比贷款的成本优势不断缩小,不少资质较好的企业取消或延后了发债计划转为贷款融资,受此影响高信用等级债券的供给量明显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目前资金面趋于平稳,9月下旬开始短期融资券和超短融已出现集中供给的现象,而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结束,未来城投债的供给量也将逐渐恢复。因此,四季度信用债供给量将逐步上升。

  与此同时,经历了6月“钱荒”的考验,商业银行等机构纷纷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逐渐降低了资产规模增速,在谨慎心理作用下,市场对短期产品的需求出现萎缩,而这一点在低信用级别债券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债券需求整体偏弱的背景下,三季度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以上行为主。

  从等级变动情况分析、机构间评级结果比较以及信用利差检验等方面对三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质量情况进行检验可以发现,虽然级别调整总数较上季度有所减少,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此外主体级别的下调次数也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数据显示,三季度共有94家企业主体等级发生变动,其中69家企业评级上调,25家企业级别遭受下调,5家企业的评级展望被调为正面,6家企业的评级展望被调为负面。

  2012年三季度至2013年三季度期间内,中债资信评级的稳定性较高,企业等级迁移主要以下调为主并集中在较低等级企业中,体现了企业级别越高,级别稳定性越好的规律。而从评级结果的波动性来看,三季度级别波动率由二季度的2.11%上升至2.54%,主要由于评级下调量级数在本季度有所上升。从变动量级来看,级别上调与下调的量级数较二季度的0级和5级分别上升至三季度的2级和8级,级别上调与下调占比分别为0.51%和2.03%。

  虽然各机构在评级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在各信用等级中不同评级机构所评债券利差均值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市场投资者对于不同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并没有作明显的区分。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用债“缩量”背后

2013-11-03 0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