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业内专家分析称积极财政可力保增长目标实现

2013年07月16日 07:46    来源: 广州日报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 增速连续两季回落

  昨天公布的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达7.5%,比市场预期的稍好,市场对此反应积极,A股昨天收涨;不过,连续两季的GDP增速回落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未来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但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会有积极的应对,因此中国经济今年完成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不大。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 其中,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7.5%。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1.7%。

  需求疲弱导致增速下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内外需求疲弱是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在政策“挤水分”的作用下,二季度同比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二是制造业不景气,2013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投资增速创下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

  三是工业生产和需求不旺,工业领域有通缩风险。201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物价中的PPI数据也显示工业需求的不足,截至6月份,PPI已经连续16个月负增长。

  四是用电量及铁路货运等反映实体经济活力的数据表现疲弱。

  消费增速或已有所恢复

  数据中唯一好于预期的数据是消费品零售额,6月份同比增速反弹,这主要是受到物价反弹的影响。不过二季度真实消费品零售增速仍强于一季度,似乎表明消费增速可能有所恢复。

  唐建伟表示:下半年消费增长面临的有利因素有:一是3月份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恢复,显示中国消费具有明显的刚性。二是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将带动下半年住房相关的家电、家具与建筑装潢材料等的消费增长。三是下半年政府可能出台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包括促进信息消费、光伏消费等。另外国家发改委近期发起的反垄断调查等也可能会带来相关产品降价,从而刺激需求。

  但与此同时,下半年我国消费增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第一,上半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速只有6.5%,可能会对下半年消费产生抑制作用;第二,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第三,限购和限行等措施,可能对下半年汽车销量有负面作用。综合预计,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约为14.1%,实际增速约为11.9%左右,均略低于去年。

  全年7.5%的目标可实现

  但复苏不会呈V字形

  不过,专家基本上认为中国今年的GDP增速可以实现原定的7.5%目标(见表),但显然经济走势不会呈现过去十年间常见的V形快速复苏。

  唐建伟称,在一国或地区进入中等收入之后,经济潜在增长率都出现持续下行现象。而在2010年,我国已以人均总收入4260美元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正是从当年至今,我国季度经济增速已连续三年出现回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是自然的,不能沿用原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思路来调控经济。”

  具体来看,唐建伟表示,一是出口需求在外部弱复苏内部挤水分的环境下,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仅能维持在8%左右。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将制约向上的空间。

  市场:

  A股淡定收涨

  未来波动望缩小

  昨日经济半年报出炉,虽然数据相对都很低,但并未超出市场预期。A股虽然早盘有短暂跳水,但整体淡定,未出现剧烈波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幅接近1%,创业板暴涨近4%。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已经在股市上反映,“经济底部应该已经出现。”因此,他认为,未来股市整体因经济增幅放缓而波动的幅度会逐步缩小,“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类似黑天鹅利空出现,如6月份的钱荒等。” (张忠安)

  相关报道:

  统计局: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冲高回落

  本报讯 (记者潘彧、陈海玲)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1~5月份有所回落,其中住宅投资增长增速回落明显。

  2013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上半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157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4%。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37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2%,待售面积增加506万平方米,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住宅库存增加。

  在销售方面,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8.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8.4个百分点。而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43.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1个百分点。

  房地产和基建已“挤出”实业

  唐建伟表示:其实今年以来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偏冷”,房地产和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仍相对处于扩张阶段,并产生了对实体经济其他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

  唐建伟分析称,首先,交通银行计算发现,在一季度社会融资同比多增部分中,有七成多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二季度这一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而这两个部门的资金需求却抬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抑制了实体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的意愿。

  其次,由于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的问题,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业内专家分析称积极财政可力保增长目标实现

2013-07-16 07:46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