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诺基亚22亿美元收购诺西50%股份

2013年07月02日 06:53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虽然诺基亚至今仍未走出困境,但全资控股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下简称诺西),对于目前深陷泥潭的诺基亚来说却是一大利好。

  昨日(7月1日),诺基亚对外宣布:将斥资17亿欧元(约合22亿美元),全盘收购西门子持有的诺西50%股份,据了解,该交易将于2013年第三季度完成。17亿欧元的收购价格包括12亿欧元的现金,其余部分将通过担保贷款支付。

  伦敦投资公司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师皮埃尔·法拉古表示,“该交易对诺基亚而言是喜忧参半。因为从长远角度来说,诺基亚的未来似乎变得更加光明,但同时也令其财务状况面临进一步压力。”

  诺基亚全盘控股诺西

  2006年6月,诺基亚与西门子联合宣布将两家公司的电信设备业务合并,双方各出资50%成立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总交易金额高达250亿欧元,当时市场预见:新公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不过,诺西的发展一直不顺利。此后,西门子希望离开移动通信领域,关注能源设备、医疗保健、铁路等主营业务领域。2011年,诺基亚和西门子曾就出售诺西与多家私募股权公司进行谈判,但由于对方没有拿出具有竞争力的报价,谈判在2011年流产。

  据外媒报道称,早在4月份,诺基亚与西门子6年期协议到期之际,双方就针对诺西的股权问题制定了一份新的协议。

  根据这份新协议,双方合作伙伴可自由处理各自所持的诺西股份,无需担忧会有被另一方否决的危险。这也导致外界普遍认为,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摆脱非核心资产的西门子减持股份,甚至完全退出合资公司成为必然。

  不过,对于正在手机行业苦苦挣扎的诺基亚来说,此次收购,将帮助其获得状况已经好转的诺西的控制权。

  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Elop)在一份声明中称:“诺西拥有明晰的战略重点,强大的管理团队。它已经在LTE领域取得显著优势,这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成长机会。”

  诺西成功增强诺基亚现金流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诺基亚转向WindowsPhone后,智能手机的销量出现锐减,今年4月诺基亚发布的Q1财报显示,由于手机需求持续低迷,诺基亚营收创下13年来的最低纪录。

  与母公司相反的是,诺西去年已经开始盈利,诺西CEO拉吉夫·苏立 (RajeevSuri)在今年二月份曾预测,年内降低的成本将超过10亿欧元目标。

  通信专家陈志刚认为,全球许多国家正过渡至4GLTE,诺西不仅在上个季度恢复经营获利能力,而且连续四个季度产生了现金流,通过此次交易,诺西正扮演着为诺基亚提供现金流的角色。

  财报显示,上个季度,诺基亚成功增强其现金流至8亿欧元,其中80%以上是来自于诺西。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诺西已成功增加了市场份额,占据无线基础设施行业市场的20%,仅落后排名第二位厂商——华为两个百分点。现在该公司预计,将在2013年底前收回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位排名。这些收益中的大部分应该是来自于4GLTE,诺西成功在2012年第三季度捕获了这一市场22%的份额。

  而这也被业内认为,诺西在LTE的领先或给诺基亚带来新的机会,从而成为诺基亚最有价值的资产。

  对此,陈志刚表示,在中国市场,诺基亚能否利用诺西的4GLTE卷土重来,将成为其最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