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德国:把握机遇十大作法助重新崛起

2013年01月22日 07:1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在二战结束后不仅经济破产、国家分裂,且名誉扫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防范和制约。但经过60多年的发展,德国不仅实现重新统一,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且借助在欧债危机中的优异表现,政治影响力也大为提升。作为欧元区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以及欧债危机解决进程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德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曾在德国学习和工作25年,他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之所以在二战后迅速实现重新崛起,主要是准确把握了美苏冷战、欧洲一体化等战略机遇,通过积极化解各国疑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并依托欧盟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其把握战略机遇的作法可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二战后西德顺应时势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

    这是基于当时形势、符合西德生存利益的战略抉择。这一方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1951响应法国倡议,参加西欧六国煤钢共同体。法国倡议建立煤钢联营的初衷是要把重要的战争物资煤和钢统制起来,以防止德国军国主义东山再起。德国同意参加煤钢共同体也就是接受制约,这对消除欧洲邻国对德国重新崛起的疑虑起了重要作用。二是1955年获得完全主权后加入北约,依靠美国保护其安全,防范苏联方面的威胁,这使西德在很长时间里军费开支很少,并可以借助马歇尔计划集中精力进行战后重建,使西德经济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较快恢复和发展。

    二是正确对待二战侵略历史,取得受害国人民的宽恕。

    德国历届领导人都公开承认希特勒发动了侵略战争和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并向受害国人民赔罪道歉。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受侵略国家和受迫害个人特别是犹太人相信德国的悔过之心,具体包括:遵守战后国际协定,承认战后边界,放弃领土要求;教育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制定法律严惩否定纳粹德国罪行的言行;由政府和一些大公司出面赔偿受害者损失等。这对周边邻国恢复对德国的政治信任并愿意同德国开展合作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是建立有德国特色的经济体制,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

    20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创立所谓“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一方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在经济发展中引入所谓“社会”的因素,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强调在法制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同时,德国联邦银行也有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它不受政府干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确保货币稳定、防止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德国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适时从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移,既没有像英国那样片面发展金融服务业,也没有像法国那样过分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确保了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四是借欧洲一体化东风,确保出口市场,并依托欧盟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

    德国历代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德国按其人口和国力虽是欧洲大国,但算不上世界大国,加上历史原因,德国难以单独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只能依托并借助欧盟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因而促进欧盟一体化建设是德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之一。与此同时,作为出口型工业国,德国60%的产品销往以欧元区为主的欧洲市场,确保欧洲共同市场正常运转是其经济的命脉所在。德国曾在农业政策上向法国做出重大让步,目的就是换取工业品的出口市场。事实证明,这给德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好处。

    五是重视德法合作在欧盟建设中的“轴心”作用,注意以平等态度对待周边小国。

    这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两条重要原则。德国外交部在总结多年欧洲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欧盟问题上,必须取得法国合作,否则将一事无成。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表示,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德国往往要把“在先权”让给法国,即使是德国原创的主意,有时也要让法国出面提出,这样较易办成。同时,德国还重视周边小国的意见。科尔说,德国的欧洲政策正确与否,主要看像卢森堡这样的小国是否满意。如今,德国上层依然遵循这些理念和共识。

    六是通过提供发展援助,博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好感,获得原料和市场。

    德国在这方面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了全部殖民地,没有英、法等国的殖民主义者恶名,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劣迹在亚非拉国家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可以提供较大规模的发展援助,为自己获取廉价原料和开拓市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前外长根舍就表示,经验告诉德国,只有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使之具有购买力,才能为德国工业品拓展市场。德国从1985年起向中国提供软贷款性质的财政合作,就是实践这一政策理念并给德国带来莫太好处的例证。

    七是协调劳资关系,确保社会稳定。

    较之英、法等其他欧洲大国,德国大规模的罢工事件明显较少。究其原因,除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之外,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德国企业内部普遍设有“企业委员会”,实行劳资双方代表共同协商的“共决权”,把矛盾及早解决于基层,不易扩展到社会上;二是工资谈判中一旦出现尖锐矛盾,政府总是设法通过调解使双方达成妥协。

    八是实行强制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重视科研以推进科技兴国。

    德国从1825年起就实行“强制教育”制度,受教育与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适龄儿童如不上学,家长会受到法律处罚。同时,德国以科技强国和富有发明创造著称,这与政府鼓励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有关。截至2007年,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共有78位,其中67位因在自然科学和医学领域成就突出而获此殊荣。此外,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突出亮点,造就了大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级技工,是“德国制造”质量高超的重要保证。

    九是法律制度比较完善,民众法治观念较强。

    西方民主制度下决策过程往往较长,因而效率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长官意志的独断专行,而一旦做出决定或形成法律,贯彻执行都较有保证。按照宪法规定,德国由联邦总理决定大政方针,各部部长职责明确,分工与协调有序,较少出现政出多门或各自为政的现象。政客们上台下台,但文官制度不受其影响,确保了政府机构稳定运转,政令相对畅通。此外,德国舆论监督相对严密,官员违法乱纪行为易被揭发,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也相对较少。

    十是德意志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支撑重新崛起。

    历史上,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劣迹斑斑,但德国也产生了许多伟人,为人类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德国之所以能够重新崛起,归根结底,是靠了蕴藏于德意志人民骨髓的优良品质,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刻苦努力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严谨作风;追求不断完善、提高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尊重规律、严格按规矩办事的科学态度;不图虚名、但求实效的务实心态。

    总而言之,战后德国以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的真诚态度重新取得了世界的信任,以其依靠自身努力取得的经济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尊敬,以其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市场和人心,扩展了“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毛宇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德国:把握机遇十大作法助重新崛起

2013-01-22 07: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