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主题为“学金融知识 品非遗文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在南京举行。该活动由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秦淮老年大学、秦淮非遗馆等举办,旨在推动金融消保知识教育宣传触达更多社会公众,提升消费者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大家在欣赏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了解金融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类似于这样将传统文化与金融消保融合的活动是非常值得借鉴与参考的消保建设新模式。传统文化与金融消保融合的意义在于增强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金融环境。
将金融知识普及与类似于非物质遗产这样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金融知识的传播效果,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使金融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皮影戏、川剧变脸等表演,将金融消保知识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金融消保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还帮助金融机构以更加贴近公众生活的方式传递金融知识,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效,为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贡献了力量。同时,金融机构也成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积极参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与守护行动。
金融消保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探索途径可以呈现出不同模式。一方面,金融消保可以通过构建多维度、多领域触角共同参与文保工作的发展与建设,引金融“活水”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