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乱象该整治了

2022-06-08 10: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亢舒

  想要在养老领域取得突破,转变观念必不可少。习惯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房企需要转而在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锻造优质养老服务核心竞争力。

  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问题广受关注,也让不少诈骗行为钻了空子。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警示人们,购买住房或者与住房相关的金融产品等往往价格不菲,一旦老年人被骗,将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整治住房相关的养老诈骗,对于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至关重要。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启动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将聚焦“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涉诈问题隐患,以及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的行为”两项整治任务,排查发现一批涉养老诈骗的问题线索,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诈问题,整治打击一批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相信这一行动将在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营销,帮助老年人理性看待住房消费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与住房相关的养老诈骗行为近些年并不鲜见。不少老年人都遇到过在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虚假宣传的情况,比如一些海景房打着“养老+度假+投资”的旗号骗取老年人资金。还有的商品房销售人员在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中不实宣传项目养老设施、养老环境等,以“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购房;有的以售后包租、返本销售、以租代售等方式,或以承诺升值、投资回报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房;有的代理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以“养老地产”“养老投资”为名虚假宣传销售项目;有的在售楼场所、机构门店、互联网平台、APP软件等推广宣传渠道发布以“养老”为名的虚假房源销售信息。

  各地加大对住房领域养老诈骗的整治力度,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近日,上海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因虚假宣传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这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宣传资料上有“专业守护医养结合医生定期坐诊,全天候医护值班”,以及距离某高端酒店仅3分钟距离等宣传内容。经核查,该公司实际未提供定期医生坐诊服务,且距离酒店并不像广告中所述那样距离相近,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江苏省不久前也对多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宣判,犯罪手段包括通过提供“养老床位”吸引投资等。

  实际上,养老产业涉及老年人居住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住房和居住服务关系密切,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养老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尽管有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抢滩养老领域,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突破。

  实践中,一些房地产项目位置偏远,营销人员就把其包装成养老项目,希望以养老为噱头加速销售。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把养老地产的重点放在销售上,忽视了发展养老产业的真正着力点在于长期深耕与经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发展养老产业可以作为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方向。而想要在养老领域取得突破,转变观念必不可少。习惯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房企需要转而在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锻造优质养老服务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老年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以及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的服务等,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同时,房企进入养老领域,需要着力构建产业链,需要有更强的整合能力。

  优质服务需要优质人才。人力资源成本是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中的最大成本支出。专业人才缺乏是养老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养老机构和家庭服务员的学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正文
中经搜索

养老地产乱象该整治了

2022年06月08日 10: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亢舒

  想要在养老领域取得突破,转变观念必不可少。习惯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房企需要转而在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锻造优质养老服务核心竞争力。

  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问题广受关注,也让不少诈骗行为钻了空子。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警示人们,购买住房或者与住房相关的金融产品等往往价格不菲,一旦老年人被骗,将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整治住房相关的养老诈骗,对于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至关重要。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启动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将聚焦“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涉诈问题隐患,以及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的行为”两项整治任务,排查发现一批涉养老诈骗的问题线索,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诈问题,整治打击一批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相信这一行动将在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营销,帮助老年人理性看待住房消费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与住房相关的养老诈骗行为近些年并不鲜见。不少老年人都遇到过在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虚假宣传的情况,比如一些海景房打着“养老+度假+投资”的旗号骗取老年人资金。还有的商品房销售人员在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中不实宣传项目养老设施、养老环境等,以“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购房;有的以售后包租、返本销售、以租代售等方式,或以承诺升值、投资回报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房;有的代理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以“养老地产”“养老投资”为名虚假宣传销售项目;有的在售楼场所、机构门店、互联网平台、APP软件等推广宣传渠道发布以“养老”为名的虚假房源销售信息。

  各地加大对住房领域养老诈骗的整治力度,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近日,上海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因虚假宣传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罚。这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宣传资料上有“专业守护医养结合医生定期坐诊,全天候医护值班”,以及距离某高端酒店仅3分钟距离等宣传内容。经核查,该公司实际未提供定期医生坐诊服务,且距离酒店并不像广告中所述那样距离相近,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江苏省不久前也对多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宣判,犯罪手段包括通过提供“养老床位”吸引投资等。

  实际上,养老产业涉及老年人居住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住房和居住服务关系密切,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养老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尽管有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抢滩养老领域,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突破。

  实践中,一些房地产项目位置偏远,营销人员就把其包装成养老项目,希望以养老为噱头加速销售。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把养老地产的重点放在销售上,忽视了发展养老产业的真正着力点在于长期深耕与经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发展养老产业可以作为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方向。而想要在养老领域取得突破,转变观念必不可少。习惯了“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的房企需要转而在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锻造优质养老服务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老年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以及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的服务等,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同时,房企进入养老领域,需要着力构建产业链,需要有更强的整合能力。

  优质服务需要优质人才。人力资源成本是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中的最大成本支出。专业人才缺乏是养老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养老机构和家庭服务员的学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要。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